当艺术家被隔离,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卫报

text

当街道被封锁,街头艺术家会做些什么?除了在自己的浴室里搞事情,班克西或许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做了。他发布了一组照片,内容是他那经过老鼠图案装饰的浴室。这件作品用视觉陷阱的手法创作,展现了一派老鼠肆虐的场面:有老鼠悬垂在厕纸架下,有老鼠在镜框上试图保持平衡,有老鼠站在溅有橘棕色污水的马桶上。

对于这些被与瘟疫联系在一起的野兽来说,冠状病毒意味着一场狂欢。它们正在庆贺人类的衰落。或许,班克西从这个日常事务都已被叫停的世界里看到了混乱的可能。

图片来源:Banksy/PA

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否会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大卫·霍克尼发布了描绘自然复苏的画作,翠西·艾敏通过日记表达了恐惧情绪,班克西则揭示了在家久待的荒诞一面。上述种种,都是对于这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的反应,要给它们打上同一个标签,那就是孤立主义——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的危机。不过,艺术家并非没有经历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的作品证实了一点:与世隔绝的生活能让富有创造力的大脑迸出火花。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就曾因疾病被隔离,当时的意大利城市在抗击瘟疫过程中尝试过社交隔离。1510年,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死在当地被用于隔离的Lazaretto Nuovo岛上。根据为他作传的乔尔乔·瓦萨里 称,乔尔乔内选择与他那被感染的爱人一同进行隔离,最终感染上了致命的病毒。在这座充满了被社会抛弃、行将就木的人的岛上,他创作出了他最有名的杰作《沉睡的维纳斯》 。在乔尔乔内和他的爱人患病并被隔离期间,他为她创作了最后一幅作品。她不止是在沉睡,她即将死去,甚至可能已经死去。她就那么躺着,与此同时,乔尔乔内记录下了自己的爱。当然,他没有描绘出因病肿大的淋巴腺。

让伟大的艺术家被隔离的疾病,常常是精神上的,而非身体上的。理查德·达德(Richard Dadd)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恶魔而将其谋杀,为此,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精神病院中度过。尽管他从未痊愈,他的医生还是鼓励他进行艺术创作。他不仅为看护者创作了奇特动人的作品,还描绘了细节极其丰富的仙界生活。对于他而言,一头钻进充满细微事物的世界便是一种自由。

描绘濒死状态的创作。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 图片来源:Archivart/Alamy Stock Photo

在切下自己的耳垂后,梵高接受了隔离,他被阿尔勒人认为是“疯子”。他被关押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积极致力于创作。他把目光放在了精神病院的花园、那里的黄色长廊以及孤独的病人上。他透过精神病院的窗户向外看去,画出了具有迷幻色彩的壮丽宇宙——《星月夜》。在离开精神病院三个月后,梵高自杀了。或许,他继续待在那里会更好。

梵高给予了20世纪非主流艺术以灵感,这种艺术推崇精神病院病人创作的作品。该艺术的拥趸让·杜布菲推崇瑞士精神病患者阿洛伊丝·高尔巴 (Aloïse Corbaz)的作品,她的作品中那橙色和蓝色交织的幻境有一丝《星月夜》的味道。

还有一些艺术家选择将他们的自由意志进行自我隔离。因为受够了纽约艺术界的喧嚣,抽象画家艾格尼丝·马丁于1967年选择去过一种孤独的生活,她搬进了新墨西哥州沙漠中自建的一系列黏土制房屋。她的作品里,大片的留白中只有虚无缥缈的网格状标记。这些引人入胜的作品,正是指向她在野外隐居处找到的祥和与宁静的丰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在模仿那些以修女身份隐居的女性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普拉迪莉娅·内利(Plautilla Nelli)的一生在锡耶纳的修女院中度过,但她却声名远播。

梵高的《星月夜》 图片来源:Alamy Stock Photo

艺术本身在社交与孤立之间被撕裂。艺术的全部就是与他人沟通,但最上等的艺术却是内省的。班克西的艺术除去社会性一无所有,但连他也被迫进行了属于他的自省:“老鼠!老鼠!我看到了老鼠!”不过,他又一次选择匿名。所以,或许他是一个内心羞怯之人。

寻找冠状病毒的光明一面的过程,就好像一出悲喜剧。隔离似乎释放出了现代艺术内部的隐士。远离各种展览的喧嚣人群的艺术家,如今正在重新探索创作的源泉——孤独。

(翻译:王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