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賣出好價錢,能給中國企業級市場帶來什麼啟示?

鈦媒體

text

【亞太日報訊】在蘋果WWDC大會之前,沉寂多日的微軟憋了一個大新聞:262億美元收購企業級社交平台LinkedIn,較之最近一次收盤價溢價50%。收購之後,LinkedIn將與微軟Azure雲平台和Office 辦公套件深度整合,還將與微軟其余企業級業務協作,並幫助微軟實現社交夢想。

262億美元相較於LinkedIn最高市值不算誇張,但從絕對數值來看,LinekIn賣出了一個好價錢,並且對行業而言,具有裡程碑意義。

B/C混搭是LinkedIn成功之道和價值所在

2003年,扎克伯格還沒創立Facebook,“社交網絡”這個概念都還沒有。LinkedIn創始人因為“人際關系管理將在商業社會發揮巨大作用,而互聯網能為其提供最好的工具。”這個初心走到一起,創辦了LinkedIn。LinkedIn現在的標簽是,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網站。

對於個人用戶而言,它幫助人們管理收到的名片,通訊錄,以及背後的職業關系;它是人們的在線簡歷生成器和展示平台,用聯合創始人Allen Blue的話說是“幫助用戶找到一份他們喜愛並擅長的工作。

然而,Linked並不是一個招聘求職網站——如果定位於此,市值不可能達到百億美金。LinkedIn求職的基礎是商務社交關系。其擁有4.33 億用戶,超過1億的月活躍用戶,這些用戶資料完善、目的明確,很少有垃圾用戶。除了用戶賬號體系之外,LinkedIn還有完善的社交關系,基於通訊錄,引入了一度、二度和三度人脈。現在LinkedIn又上線了UGC功能,有了信息流,用戶被沉澱下來。

用戶可通過LinkedIn訂閱銷售信息,盡早發現商機,這種訂閱服務需要付費;用戶可去聯系上司的某個朋友,這時候需購買會員服務。基於職業社交關系,LinkedIn面向個人用戶的商務需求提供了大量的服務,並形成商業模式,付費訂閱服務在上個季度占總營收17%。

LinkedIn的另一重價值則是“企業級服務平台”。它幫助企業解決招聘需求,世界500強的企業均是其客戶,人力資源經理、獵頭,均十分依賴LinkedIn獲取簡歷,LinkedIn則提供類似於簡歷篩選的高級服務盈利,與常見的在線招聘網站並無太大不同,這部分被稱為“人才解決方案”的收入在LinkedIn營收中占比高達65%。

除了招聘業務之外,LinkedIn還面向企業推出了營銷服務,如果企業想要影響具有某些標簽的商業人士,可以發布精准的定向廣告,例如向企業高管發布高端汽車廣告,這部分收入占比達到18%。

LinkedIn的商業模式,是即2C又2B的混搭平台,即有“用戶”又有“客戶”,這樣的平台在中國並不多見。正是因為從2C的簡歷和關系管理平台,轉型到2B的商業關系服務平台,讓LinkedIn找到了盈利模式,並確立了其遠遠大過於招聘網站的價值,形成“社交+招聘+媒體”的三位一體。

被微軟收購之後,B/C混搭模式將得到更好的體現。微軟本身就是B/C通吃的軟件服務巨頭,即面向用戶提供設備、系統和軟件,又面向企業提供各色解決方案和軟件服務,這與LinkedIn的商業模式不謀而合。

**LinkedIn賣出好價錢成中國企業級市場利好

**

LinkedIn中國版“領英”以及最新推出的“赤兔”App表現不算搶眼,但LinkedIn賣身成功,無疑會給慢熱的中國企業級市場尤其是對企業社交軟件再添一把火,同時還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近年來,中國消費互聯網市場進入紅海,互聯網+則帶動企業信息化的訴求日趨強烈,中國企業級市場正在呈現井噴之勢,備受互聯網巨頭和明星資本力量的追捧。不少企業級軟件都獲得投資,阿裡巴巴和騰訊等巨頭開始大力投資企業級市場,而金蝶等傳統企業軟件巨頭也開始謀求互聯網化。

LinkedIn第一個讓人聯想到的是脈脈,其理念與LinkedIn類似,過去幾年快速成長,形態相似的還有微博微人脈,脈脈與微博曾上演口水戰,並打起官司,這一市場還有LinkedIn中國版“領英”。這一類平台,正在尋求更適合中國本土的落地方式,比如領英就推出了“赤兔”。為什麼LinkedIn原生模式在中國難以奏效?一大原因就在於它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而社交,海外巨頭在中國從來沒有成功過。

在中國還有一大類玩家,正在履行LinkedIn的職責,即三大企業社交軟件:阿裡釘釘、企業微信和金蝶雲之家。上述三大平台均定位社交,引入用戶簡歷管理和展示、職業關系導入和管理,以及UGC和信息流功能,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對於LinkedIn,它們占據用戶工作場景,粘性將更強,未來可期。

微軟收購LinkedIn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巨頭聚焦企業級市場的形像,Amazon、Google以及中國的BAT、京東等巨頭,很可能會加入到企業級服務“買買買”的大軍之中,這對企業級軟件創業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則好消息,不只是可以賣出好價錢,還能與巨頭資源進行更多整合,尤其是有利於探索B/C混搭商業模式的探索。

**B/C混搭成為中國企業級服務平台的機遇

**

LinkedIn帶來的啟示是,一個平台,B/C混搭並非不可能,並且還能兩頭“通吃”,形成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其能夠成為企業招聘和營銷服務平台,一大原因還是在於高價值用戶和商務關系這兩大基礎。而這一點,是中國許多企業級軟件都具備的條件,或者至少具備了其中一點。

一個逆向思維是:LinkedIn能夠從2C平台跨界到2B服務,反過來做2B服務的平台能不能去做2C業務?當然可以。相對而言,2C到2B的嘗試者較多,例如QQ分裂出企業QQ,微信分裂出企業微信。而2B轉型到2C服務的要少一些,不過,這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筆者曾與金蝶雲之家的CEO田榮舉有過一次長談,在其看來,巨頭們包括金蝶做企業辦公市場,看上去是做2B業務,其實最終都會做2C。比如大家上班第一時間就是打開移動辦公軟件,有超過8個小時在這個平台上,還有自己的職業資料、工作數據和商業關系,基於這些信息,平台做類似於招聘、廣告、培訓之類的企業服務的同事,還可面向企業員工推出團購、內購等電商業務,外賣、用戶等O2O生活服務,進而實現2B+2C通吃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阿裡巴巴做阿裡釘釘的終極目的之一,同樣是要從企業社交切入到個人社交,從企業服務切入到個人服務,這款產品已經與阿裡系的C端業務例如電商等協同起來了。

要從2B轉型到2C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手裡要有用戶。如果只有客戶,與客戶的員工或客戶的用戶沒有建立直接聯系,很難轉型消費級市場。

現在許多企業級軟件都是通過給企業客戶服務,直接與其員工、與其用戶建立了聯系,服務客戶的同時拿到了用戶,這為B/C混搭創造了條件,相信會形成許多新的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