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周两次定调货币政策:未提及“加强逆周期调节”

亚太日报

text

继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一周内市场迎来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等的最新表态。

中国人民银行8月6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延续了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最新定调,同时以专栏的形式对包商银行、LPR改革、全球低利率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

其中,在房地产金融上,央行继续强调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对比一季度报告,央行在最新的表述中还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未提及“加强逆周期调节”

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实际的变化,在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表述的基础上,央行在二季度报告中加入了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精准导向”的表述。

而“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并未出现在最新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展望的表述中。

同时,一季度“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在二季度报告中调整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对利率的表述上,二季度报告称“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而一季度报告的表述则是“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谈全球低利率: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负面影响

在LPR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的背景下,央行在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式分析了“怎样看待全球低利率”。

“与更低的实际中性利率和低通胀相适应,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但从政策效果看,低利率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作用还有待观察。”央行称。

此外,利率过低还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

一是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会加剧结构扭曲。二是容易鼓励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过度加杠杆,加大金融体系脆弱性。三是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更多流入资产市场。

央行在专栏的最后称,2020 年以来,中欧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动态适配,本外币利差处于合适区间,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

即将开展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首次利率互换操作

在“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专栏中,央行透露了新创设的两大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

其中,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270亿元,近期即将开展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首次利率互换操作。

央行表示,实践证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行之有效,发挥了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建立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二是建立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的“报销”机制。三是发挥利率引导作用。

谈及下一阶段,央行在专栏中称,将进一步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充分体现

在题为“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的专栏中,央行表示,LPR报价逐步下行,较好地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疏通,“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专栏称,MLF利率作为中期政策利率,与作为短期政策利率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共同形成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传达了央行利率调控的信号。并且MLF在期限上与LPR匹配,适合作为银行贷款定价,即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价格的重要参考。

同时,LPR改革也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6月几家大型银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作了相应下调,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2020年6月,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4%和 2.71%,较2019年12月下降30个和34个基点。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