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許曉青 強力靜)與“中國女排重返奧運之巔”的好消息幾乎同時到來,中國科幻界在北京時間21日收穫了“另一枚獎牌”——“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得了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雨果獎。
這是中國科幻作家兩年間連續第二次摘得雨果獎,這一獎項被比作“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得益於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的精到翻譯,去年8月,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第一部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提升了中國科幻的國際知名度。
短短一年,從長篇到中篇,從“60後”作家到“80後”新生代作家。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科幻正在站上世界舞臺。
前所未有的機遇
“無論獲獎與否,送郝景芳去美國參加頒獎儀式,是我們‘未來局’的一項重要決定。”一週前,從事科幻文化傳播的“未來事務管理局”負責人姬少亭告訴記者。
郝景芳
這家以“未來”命名的公司,正式啟動大筆科幻版權貿易業務是在2016年。
2016年對於中國科幻而言,是一個重要時刻。
長篇科幻《三體》系列今年捷報頻傳。《三體》舞臺劇首演,獲得相當部分“粉絲”和觀眾的肯定;《三體》科幻大電影正加緊後期製作。
在美國堪薩斯城,郝景芳獲頒“雨果獎”的同時,太平洋西岸的上海書展上,《三體》三部曲全套英文版的翻譯出版工程宣告完工,正式與公眾見面。
近千“粉絲”在書展現場排起長隊,等候劉慈欣簽名。
“去年《三體》獲雨果獎後,可以感受到,在國際科幻界,中國文化、中國科幻的存在感逐步提高了,這與我們國家的經濟崛起也有著一定關聯。”十多年來一路推動《三體》系列問世的《科幻世界》雜誌副總編姚海軍說。
“孵化”出《三體》的《科幻世界》雜誌,創辦於1979年,見證了改革開放後,科幻文學的起起伏伏。1991年該雜誌編輯部還曾承辦過世界科幻協會年會,培育了一代“60後”“70後”寫手、“80後”“90後”讀者。
郝景芳也是廣義上的“科幻世界一代”,“80後”的她所創作的《北京折疊》嚴格意義上說是一部“軟科幻”,故事探討了城市社會發展的某種可能性,以警示未來。
“對中國科幻而言,今天迎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劉慈欣說。
他認為,中國人連續取得獎項本身,有偶然性,也包含必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幻工業化、產業化的開端真的到來了,這與幾十年前的環境有了很大不同。
增長與匱乏
外國人為什么突然愛看中國科幻?這個問題,劉慈欣和姚海軍一直在思考。
作為中國科幻風向標之一,《三體》英文版自2014年11月11日上市,至2016年6月底,全球累計發行量超過16萬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提到了這部作品,並給予較高的評價。
《三體》英文版圖書封面
姚海軍認為,一方面,《三體》系列的翻譯通過專業化的渠道推進,這為中國科幻與西方世界建立起橋梁;更重要的是,從《三體》中,一些美國讀者試圖推測未來中國的圖景,這就好像“解密”中國一樣。
不過劉慈欣坦言,就中國科幻而言,目前最大的讀者群依然在國內。而且中國的科幻產業仍在一個初級階段,亟待建立工業化的體系。
一方面,相當一部分觀眾青睞《星際迷航》《火星救援》等海外科幻電影大片,並對國產科幻大片充滿期待;另一方面,一些網際網路企業領軍人物也愛看《三體》等作品,科幻開始成為資本和網絡新貴追逐的目標,這令一個全新的科幻市場逐步壯大起來。
上海書展上,劉慈欣多次提起自己出席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會議時曾被“深深震撼”。
“原本以為一個科幻作家的內部聚會,大概也就二三十人,沒想到一進門就看到數千人,他們全都是全美各地的科幻作家、寫手。”他告訴記者。
據“未來事務管理局”調查,中國科幻的產業化規模依然較小,讀者叫得出名字的作家、寫手還只有約30人,核心層的職業科幻作家不到10人,可以從事科幻編劇、製片、項目管理的資深人員更是稀缺。
“先要有生產規模、製作標準,才能讓更多人才和作品冒出來。如果核心層的科幻作家用十個指頭就能數完,這就明顯匱乏了,我們在看到中國科幻的‘增長’同時,也要看到短板。”劉慈欣說。
未來征途是“星辰大海”
劉慈欣認為,《三體》等能被世界的眼光所矚目,本身也有偶然性。“一個國家的科幻文學和相關產業發展,不能單靠這種偶然性,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科幻、中國人更愛讀本土科幻,先要擴大科幻作者的基數。”
而在未來事務管理局的規劃中,設想搭建起中國科幻人才的“孵化器”迫在眉睫。“不僅要培育專門面向未來的職業科幻作家,還要有科幻編劇、評論人、製作人,等等。”姬少亭認為,“孵化作者和孵化讀者,同樣重要。”
“科幻如何吸引年輕一代是最大的挑戰。”英國科幻作家伊恩·麥克唐納德在上海書展上提醒中國同行。
劉慈欣也認為,隨著信息傳播和更新的加速,要寫出打動讀者的作品,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展望未來,中國科幻不一定都是“硬科幻”,也可以是類似郝景芳等探討社會發展的“軟科幻”。
讓科幻界欣慰的是,近年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一系列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新名詞、新實踐正刷新中國人對科技的認知,這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有望站在世界更前沿的知識儲備保障。
郝景芳認為,自己的獲獎有助於科幻在國內慢慢變熱。她透露未來的創作計劃之一是把《北京折疊》這個故事寫完,按照一開始的想法,變成一個長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