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亞洲社區綜合減災政策對話在京舉行

text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苗苗)亞洲是自然災害多發區,全球近80%的自然災害發生在亞洲,減災防災任務艱巨。27日,來自中國、英國、孟加拉和尼泊爾四國官員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代表們就亞洲社區綜合減災合作項目進行了政策層面的對話。

中國民政部、商務部,英國國際發展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及孟加拉和尼泊爾災害管理部門的參會代表們在討論中交流了社區減災政策,分享了社區減災經驗和成果,傾聽了各方對聯合國2015年後國家減災框架的政策建議。

在中國,政府一直是防災減災的主力軍。而現在,許多社區開始在政府指導下,幫助民眾樹立自我防災的意識並建立社區層面的災害應對和恢復機制。據民政部發佈的最新數據,目前中國已建立5408個綜合減災示範區,遍佈全國30多個省市城鄉,從社區層面極大地加強了災害防控。

中國民政部救災司減災處處長來紅州在會上透露,得益於防災減災措施在中國的良好實施,過去三年中國的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在GDP所佔比重持續控制在1.5%範圍內,具體為2011年0.65%、2012年0.8%、2013年1%,都達到了當年的減災控制目標。

英國國際發展部亞洲司副司長瑪麗·亨特則在發言中強調了災難對於一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消除貧窮所帶來的制約作用,而在今天這種破壞力仍在持續。

“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增加了人們直面災難的可能性,因為越來越多的私人和公共投資開始匯集到災害多發地區,如颱風海嘯多發沿海地區、洪澇災害頻發河流區域及一些地震帶區域。”亨特說。

“除此以外,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城鎮化等問題促使各國的減災部門建立更為有效的災害預警機制,‘防患於未然’的長遠意義遠遠大於災後援助的短期成果。”亨特說。

英國國際發展部在肯尼亞的一項相關調查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1美元的防災減災資金投入可以節省2.9美元的後期援助資金。

英國國際發展部是在原英國外交部海外發展署基礎上於1997年成立的,其工作宗旨是通過實施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而實現全球減貧,促進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白樺給予“亞洲社區綜合減災合作項目”高度評價,他認為這是中英孟尼四國在社區減災層面的一次“良好合作”。

“亞洲社區綜合減災合作項目”由英國國際發展部、中國政府、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合作,於2013年1月14日正式啟動。

“這個項目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它為‘南北’合作提供了平臺,為政府、社區、學術界和普通民眾在災害應對方面的溝通交流提供了通道。”瑪麗·亨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