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水客,指來往于香港和深圳之間、攜帶産品過海關以賺取差價的人。深港兩地一直聯手打擊水客,今年4月,深圳爲了配合解決水客問題,又把“一簽多行”收窄爲“一周一行”。2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暗訪水客》一文,稱需要靈活多樣、綜合治理,才可能“解散”水客大軍。現轉載如下:
5月的一天,記者來到深圳火車站附近的羅湖口岸,口岸前的廣場上看起來很平靜,但當記者穿越地下通道,來到馬路的另一側時,喧鬧開始出現。地道的出口處,一位中年男子立于三輪車旁,娴熟地把一包包奶粉裝箱。周圍不斷有人靠攏過來,取出背袋裏的奶粉、蘋果手機等交貨,然後喜滋滋地從那位中年男子手中拿走一沓人民幣。
從地道出口往前行,一直走了近1公裏,仍有水客們聚集。大樹下、天橋邊、人行道上,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人圍成一圈交易,到了夜晚11時許仍然沒有“打烊”的迹象。深圳的朋友告訴我,在福田、皇崗、文錦渡等口岸,水客的景象也大抵如此。
在沙頭角,水客仍然成軍。作爲特殊的邊境區域,這裏需要辦理邊防證才能進入。深圳居民7天可辦理一次,其他地區的內地居民30天辦理一次。這樣的安排限制水客頻繁帶貨,不過做水貨生意的仍然能找到“門道”。
“要不要幫忙帶貨?給你80塊。”一位中年女子問記者。
看記者沒馬上表態,她又加碼:“我的意思是說,你從裏面幫我把東西拉出來,過了海關後給我,我就給你80塊怎麽樣?要不我就少賺點,給你90?”
記者決定多周旋一會兒,了解一些情況“那我要墊錢買東西嗎?我還要去參觀中英街和博物館呢,怕沒時間了。還有,我身上也沒有那麽多港幣。”
“這些都不用你管。我打電話給我老公,他在裏面。進去之後你跟他碰面,然後他會去商店買好東西,用推車裝好。你只要負責拉著推車過海關就可以了。”
看記者仍然沒點頭,中年女子開始說服工作:“你放心,這樣做沒事的。規定上說,每個人從沙頭角可以購買、攜帶3000港幣的東西過關,只要金額在這個之內不會有問題。”
此時,記者身邊一個准備過關的年輕人主動表示可以“帶貨”,我隨他一起辦好了邊防證、過了邊檢,見他與一個中年男子碰了面,中年男子扣下了他的邊防證大概是防止“爽約”,然後他們約定了過關的時間。
沙頭角中英街“一街兩制”,街道的一側屬香港特區,另一側就屬深圳。深圳一側的商店都寫著簡體字,商店裏的顧客比較少。而香港一側的店鋪都挂著繁體字的招牌,店鋪一角擺著神龛,同時還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購物者。
到了約定時間,我也趕到了“中英街”界碑處。看見那個年輕人取回了邊防證,拉上推車,走向排隊出關的隊尾。
“排什麽隊?有空檔就插(隊)進去啊!”中年男子在後面喊。
“不行!這樣會被人說吧?”年輕人看來挺老實。
“你真是死腦筋,怎麽這麽笨!”在中年男子的推擠下,記者和那個年輕人被擠到了一起,從隊伍的中間擠進去,然後隨著人流向前移動。
“你把這小票拿好,這次花了1800多港幣,金額完全符合規定。如果問你買了什麽,就說洗發水、糖和面巾紙。”中年男子一邊隨著隊伍走一邊把小票塞給了年輕人。記者瞄了一下手推車,的確看到大包裝的洗發水。
環顧四周,幾乎每個人都帶著各式各樣的日用品,奶粉、尿布、養樂多飲料、芒果布丁……原以爲水貨都是名牌皮包、高檔電子産品等,沒想到再普通不過的商品也可以成爲賺差價的水貨。
約莫20分鍾,我們來到了關口。面對海關的機檢,年輕人剛要將推車放入時,那個中年男子衝過來,用力將他及推車推過安檢口。
“你怎麽這麽聽話?如果他沒看到你就直接拉推車走過去就行了啊,幹嘛還要過機器安檢。多事!”他沒有隨我們過關,繼續留在那頭等機會。
走出口岸,廣場擠滿了人,有的出了門就開始交貨,地上攤著編織袋、紙箱、奶粉罐等。那個動員記者帶貨的中年女子比較謹慎,只見她領著那個年輕人過了馬路……
利用差價購物帶貨是全世界哪個海關都會遇到的情況,只要合規就會放行。但如果不是爲了個人消費,而是形成了一個牟利鏈條,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鑽法規的空子,便會給社會秩序和經營秩序造成傷害,需要管理部門出手整治。深港兩地一直聯手打擊水客,今年4月,深圳爲了配合解決水客問題,又把一簽多行收窄爲一周一行。但記者通過此次現場觀察感到,水客們鑽空子的本領高強,解決水客問題不能靠一招一式,還要靈活多樣,不斷根據新情況調整執法方式,綜合治理,才可能“解散”水客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