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代機";"你好,我已不再玩代際!"

亞太日報

text

俄T-50戰鬥機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張立

還記得F-22曾被媒體追捧得天花亂墜的日子?這一早先已被各方神化的空優機,原計劃生產750架,且全為美軍自我裝備,但迄今只生產了不到200架,各路媒體也不再大肆宣揚其飛機特性了。

現今,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到俄羅斯對抗F-22的五代機T-50。西方媒體稱,俄羅斯一直以來試圖掩蓋T-50的缺點,其雷達系統不行,隱身也不盡如人意,且T-50只會少量列裝俄羅斯空軍。整個項目聽起來似乎還未榮登大雅之堂,就已經被種種不看好,甚至直接稱T-50就是一個失敗的五代產品。然而,以俄羅斯這種“就算賣了克林姆林宮,都要造北風之神”的精神,怎麼會就此放棄一代性能卓越的戰機的研發和列裝?

F-22“猛禽”戰鬥機

除非俄羅斯已開展全新的技術路線,或已展開全新的軍工技術平台,或已謀略全新的博弈邏輯。或許,以上三點同時發生都有可能!專家們認為,俄羅斯不會容忍自己一味地追隨美國,跟着他們花費高昂的代價以戲說“隱身”,大話“超視距”,北極熊的制空能力向來是建立在機動性上的!皮實,抗造,才是蘇式的戰場風格。

首先,西方媒體對T-50性能最大的抨擊,在於其隱身性。而俄羅斯是否根本就不在乎其戰機的隱身性能好壞,或已摒棄美國人要的隱身性能,而追求它崇尚的 “蘇式”空優機!近百年來,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後,這個世界似乎都在以美國的裝備標準衡量劃分裝備的等級、代際。交易貨幣是美國的也就算了,技術路線要效仿美國的,技術平台要向美國看齊,博弈邏輯亦是跟隨美國的思路走……就這樣在追逐美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累,越走越迷茫,甚至望山跑死馬。更有,我們是否考慮過,如果美國哪天出了一個技術路線的假動作,我們依舊一味虔誠地跟隨,最終在面臨山窮水盡之日才恍然大悟,這會是多么可怕和可悲!

裝備是個有趣的零件組合,設想一代,研製一代,裝備一代,而追逐者往往已經落後了一個代際。然而,裝備終究是用以博弈的,耗費“洪荒之力”追上了,列裝後跟假想敵依舊相差一個代際,談何抗衡和威懾?若是如此,還不如索性讓美國肆虐地燒錢研發其隱身、超視距電子信息作戰概念吧!在“裝備”這個概念上,我們也應該推崇百花齊放。俄羅斯弱化空優機隱身性能即可稱得上是一朵奇葩。

俄T-50戰鬥機

其次,從T-50公佈的各項技術參數可以看出,俄羅斯並不認同美國對空優機的設計路線,即為了隱身這一單一功能,大大犧牲戰機的機動性,更何況,隱身這層薄薄的窗戶紙已被各國捅破。西方近年來一直試圖以隱身技術的優勢佔領軍事戰術戰略的制高點,亦或在國際防務展上賣個好價錢。但讓美國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當下,只須採用另一種波長的相控陣雷達,即可極大地提高裝備的反隱身能力。這一技術對隱身的破解,對於一大賣點為“隱身”的F-35和F-22何嘗不是晴空霹靂?隱身不隱,加之其售價和維保費用高昂,機動性不佳,須住“洋房”,別說盟友難以下單,就是美軍自身都難說服自己列裝750架了。

由此可見,俄羅斯對空優機的認識和設計理念,與美國有着本質的區別,在美國一味地往隱身、超視距研發的時候,俄羅斯卻背道而行,依舊把機動性和攻擊性放在首位。不隱身,你看到我,我依靠機動性依舊可以獲取制空權!

第三,一代裝備決定一代作戰樣式。如果上述前兩點成立,即各國依照本國的地域及戰略特點而有針對性地研發具有自我特色的裝備,今後的作戰樣式,可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得不又提到俄羅斯對T-50極少量列裝的決策。如果按照以往“博弈”的思路,以其列裝的數量似乎同西方無法實現“博弈”。但反過來看,俄羅斯顯然已考慮或已啟動“不走尋常路”戰略,以一種“不對稱”的全新方式加以抗衡和威懾!

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見證國際裝備博弈上不對稱對峙乃至威懾之舉,或“四兩撥千斤”之舉。隨着海陸空天綜合一體化的發展,大國間裝備的博弈將不在一個維度。屆時,你在宣揚六代機,我已不再玩代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