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專利免費送——澳大學“新招”助推產學聯合

text

新華社悉尼5月27日電綜述:專利免費送——澳大學“新招”助推產學聯合

新華社記者張小軍

全球高等院校面臨著一個世界性難題:科研碩果纍纍,但是專利束之高閣,走不出深閨。為了破解這個困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嘗試“新招”——向企業免費贈送專利,希望借此為產學聯合闖出新局面。

“現在大學所創造的專利技術,僅有10%最後擁有了商業價值,”新南威爾士大學新南創新公司首席運營官吉姆·亨德森對記者說。

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高校專利很難被企業利用,與傳統專利技術轉讓機制有關。傳統機制以利益交換為基礎,這給企業,特別是資金實力不強大的新興企業獲取專利製造了大量困難,比如高校對專利估價過高。

新南威爾士大學自2011年11月開始試行“知識產權直通車”項目,目的就是創造一種新的專利技術轉讓模式,讓產學互動流暢起來。

這個機制的運作方式是,在經過研究人員及其所屬學院負責人的同意後,學校把一部分有商業潛力的專利技術放入“轉讓池”,在新南創新公司的管理下對市場開放。任何公司和個人在遞交有說服力的策劃書後,都可免費獲得專利授權,用於商業開發。

學校對接受專利授權的主體沒有任何金錢要求,只要求其履行四項承諾:承認新南威爾士大學是有關創新的發明方;每年向新南威爾士大學遞交所獲得專利的商業開發進展;如果三年內有關專利沒有被很好利用,同意新南威爾士大學取消授權;新南威爾士大學在開展相關研究時,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有關專利。

對於這筆看上去不太划算的買賣,亨德森解釋說,高等院校在現代社會的核心作用是創新發明和傳授知識。通過“知識產權直通車”,高校的創新發明有可能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加強高校在社會組織中的核心作用,最終高校賴以生存發展的各種資源供應也必然會相應增長。

亨德森認為,在這一過程中,越早投入到免費授權專利體系中的高校,越有可能樹立學校的品牌形象,並憑藉品牌影響力受益。據亨德森介紹,目前已經有歐洲、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高校加入到“知識產權直通車”的高校網中,中國的上海交通大學也加入了進來。

“知識產權直通車”採取嚴進寬出的政策。所謂嚴進,是指進入“轉讓池”的專利需要精挑細選。這一計劃開展兩年後,僅有20多項專利被選入“轉讓池”,其中包括改良型腫瘤造影劑、新型U盤材料等。

寬出是指專利授權程序簡化。傳統的專利授權過程一般耗時3個月至6個月,但在“知識產權直通車”體系內,授權往往一週就可以完成,而這種授權有時只需要一頁紙的策劃書就可以實現。

亨德森說,由於嚴進寬出,目前“轉讓池”中超過60%的專利已經授權出去了。有一家拿到技術授權的新興企業,憑藉授權和自身的商業策劃,已經獲得了500萬澳元(1澳元約合0.92美元)的風險投資。

亨德森希望中國高校也能夠為“轉讓池”貢獻專利技術,同時也希望中國企業申請專利授權,並通過這些免費的專利開發出新一代的高技術產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