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通訊:端午憶屈原
拳拳愛國心
新華社記者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賽龍舟,相傳就是為了紀念在這一天投江自盡的屈原。
如今,人們在端午佳節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更注重享受美食、假期和歡樂。不過,作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三閭大夫的氣節和風骨,伴隨著綿延數千年的文化歷史傳承,業已融入中華民族的基因血液中,成為民族之魂。即便是身在海外的華夏兒女,一提起屈子,依然耳熟能詳,感慨萬千。
以下是新華社記者在端午期間面向海外華僑華人展開的一項有關屈原的小調查。
(小標題)問題一:你了解屈原的哪些故事?
阿根廷華人劉芳勇:
小時候跟著大人起鬨,讀書後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當時這位楚國大夫輔佐楚懷王富國強兵,因在抗秦問題上與君王政見相左而遭流放,後來楚國都城被秦國攻陷,屈原抱恨在五月初五這天投了汨羅江。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漢語系講師劉樹佳:
由於漢語言專業的背景,我對屈原的故事非常熟悉。我知道屈原曾受楚懷王器重,並曾任三閭大夫,也知道屈原一生中遭到兩次流放,他被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其中《離騷》是其代表作。
美國夏威夷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林文忠:
屈原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詩人和愛國政治家,相傳屈原抱石自沉汨羅江之後,當地百姓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吃掉屈原而包了許多粽子投入江中,經過2000多年,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被我們保留下來。
(小標題)問題二:你最佩服屈原的哪一種精神?
德國廣西社團聯合總會執行會長陸春紅:
屈原是特別正義的代表,他痛恨貪腐,熱愛百姓,同情民眾,熱愛家鄉。
加拿大漢學家王健:
很佩服屈原,因為屈原為官清廉,不趨炎附勢,不向污穢之風妥協,敢坦誠地向君主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個真誠的人。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漢語系講師劉樹佳:
屈原一生剛正不阿,有很多值得我們後輩學習。比如他的愛國精神,雖然他“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可他依然關心國事,熱愛祖國。這一點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還有就是他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精神。由於他看到百姓遭難,所以決定繼續留在生養他的祖國。誠如《離騷》所寫:“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美國洛杉磯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張素久:
屈原身上體現著愛國精神和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優秀品質,他明辨是非,對醜惡現象深惡痛絕,對黎民百姓十分關心。每當說起屈原,我會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小標題)問題三:你覺得我們現在紀念屈原的意義何在?
美國洛杉磯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張素久:
在我看來,現在人們過端午節,用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紀念屈原,有著獨特內涵。粽子的外形有棱有角,體現了屈原敢於上書直言、對壞的事情堅決反對的正直一面;粽子裏面很柔軟,可代表屈原對國家和百姓的熱愛。所以,端午節大家圍坐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行為中,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
加拿大華裔學者桑宜川:
我們現在紀念屈原特別有意義,因為屈原展現的是一种家國情懷,一種不屈服於權貴的士大夫氣節,一種體現誠信、道義和使命感的貴族精神,這正是我們當下所缺失的。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不但要緬懷屈原,更要呼喚優良傳統的回歸。
美國加州中醫公會秘書長楊文玲:
十餘年在海外生活的經歷讓我對祖國更加眷戀,中國的老傳統我們不能忘,不管我們走到哪兒,屈原寶貴的愛國心需要在海外的華人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阿根廷華人劉芳勇:
屈原是個詩人,從他的詩篇裏能體會到強烈的愛國愛民的精神,2000多年來華夏民族同過端午節,實際上也是對這種精神的認同。對我們這些身居海外的華人來說,過端午的意義更在於此。(完)(執筆記者:海洋;參與記者:江亞平、張超群、葉書宏、王大瑋、饒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