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中歐經貿合作新里程之三:金融熱域
新華社記者王宗凱
“挺進倫敦”,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價李克強總理訪英成果。儘管有300多億美元“大單”這樣的“大手筆”,以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為代表的中英金融合作仍為外媒視為“挺進倫敦”的一大亮點。
近日,中英金融合作成果頗豐,給經貿合作增添“亮色”。中國建設銀行成為倫敦人民幣清算中心,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央行批准人民幣兌英鎊直接交易……
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說,中國在倫敦設立人民幣業務清算銀行,這是首次在亞洲以外的地區確定人民幣清算行,這將使中英兩國受益。建行新聞發言人表示,在倫敦以人民幣清算行為中心搭建起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清算網絡,將使人民幣得以在亞洲時區以外直接進行清算運作,借助倫敦的時區優勢,將有利於人民幣資金在歐洲乃至全球範圍內更加高效便捷地運行。
在倫敦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又邁出實質性一步,而且有著產業國際化的堅實基礎。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只有產業走出去了,圍繞著產業的金融需求才能迸發,人民幣在海外市場上才會站穩根基,削弱投機和短期波動性。
此次中英簽署數十項政府和商業間合作協議恰恰印證了這一點。兩國不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而是有品質、更深入的投融資關係,合作領域涵蓋核電、能源、高鐵等諸多領域。
除倫敦外,法蘭克福、盧森堡、巴黎等歐洲金融中心和成熟市場也競相角逐人民幣國際化的歐洲交易中心。今年3月份,中國央行與德意志聯邦銀行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也同樣立足於兩國產業的完美對接,讓德國政府力推的“工業4.0”戰略與中國“新四化”進程緊密結合,讓雙方在節能環保、交通、高端製造業、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合作都能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平臺。
除人民幣國際化之外,中資銀行與倫敦證交所的協議和人民幣與英鎊的直接交易等金融合作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在減少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的同時,為中國企業今後在英國上市提供便利,也將進一步豐富人民幣計價債券。
一個是正在推進金融改革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正在重振國際金融中心雄風的老牌發達經濟體,中英兩國是“天然”的金融合作夥伴。
對於英國來說,逐漸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目前,多家英國金融機構已在中國加大投資並設立分支機構,未來外資企業還有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英國是歐盟主要成員國,中英金融合作對加強中歐合作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今年是中國和歐盟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的第一年,也是系列中歐合作議題的開局之年。以中英合作為代表的中歐金融合作更好地統籌了“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於完善市場基礎設施,促進貿易自由化,為中國企業赴歐洲投資、上市、發債和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便利。
中歐金融合作也契合中國建設現代化服務業的戰略目標。普華永道英國所中國業務部主席湯姆·特魯布裏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後10年至20年,中國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等領域,而英國恰恰在金融和服務業等領域能給中國提供成功經驗,這也成為推動中國企業投資英國的關鍵動力。
從整個歐洲來看,這裡是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在經濟、科技、金融等諸多領域都居世界領先地位,是中國企業的投資熱土,也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鏡鑒。
展望未來,李克強總理的英倫之旅為中英經貿合作描繪出宏大願景,中英貿易額將在明年邁上千億美元新臺階。人民幣國際化將以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為新起點,帶動中歐金融合作向縱深發展。(完)(參與記者:張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