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港青北上创业 说易行难

大公網

text

近段时间,从内地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让“一元公司成为现实,到各种服务于香港及内地青年的创业梦工场相继成立,预示新一轮港青北上创业热潮可能汹涌来袭。

应该说,创业拼搏是香港精神中亘古不变的核心要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少老一代香港人抓住内地改革开放的契机,白手起家,创业兴厂,历尽了千辛万苦,在自身捞得“第一桶金的同时,也携手缔造了内地与香港的辉煌业绩。今天之香港,面临新的创业挑战,正需要弘扬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有关方面能够积极为港青们提供激发创意的创业发展平台,无疑可以为青年人实现梦想提供更为多元的选择机会,让一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青年人因此梦想成真,也为香港与内地的转型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当然,鼓励港青北上创业,说易行难。首先,融资问题便始终是年轻人创业绕不开的第一大瓶颈。目前市场上虽说不缺少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的风险投资,但对许多青年创业者来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求。而各地虽然出台了许多专门针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但申请程序繁琐,落实起来困难重重,且很多均将“港青隔离于融资辅助政策之外。

其次,市场资源匮乏,急需平台支持是横亘在创业青年面前的第二大鸿沟,尤其是对“人生地不熟的港青们来说,有时即便拥有再好的技术和创新理念,也拼不过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与人脉关系都丰富的人。

再次,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和商业环境中的“潜规则,是青年创业者“不能承受之重。特别是对不熟悉内地政务环境的港青们来说,各地创业园地唯有进一步简化手续、放开市场准入、推行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才能为他们提供竞争规则更为公平、经营条件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很多有志投身市场经济大潮的港青创业者并不缺乏勇气和智慧,他们需要跨越的,是现实生活中诸多有形和无形的鸿沟。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就必须以创业园区为载体,以智力和资金支持为两翼,为处在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经营咨询、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探索出一套扶持港青北上创业的新机制。

之所以要将帮助港青北上创业,提升至治理市场环境和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来探讨,皆因该项工作实际上不仅关乎经济层面的增加就业、促进转型,还具有政治社会层面的深刻意义。毋庸讳言,近几年香港与内地爆发的民间摩擦,很大一部分皆发生在青年群体当中。表面上来看,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迥异孕育了彼此间的矛盾,仔细分析根源,却是因社会资源的暂时紧张与再分配,酿成了各种在所难免的计较与冲突。可以说,调整政策设计和规划上的偏差,让本港年轻人更进一步了解内地的经济建设状况,为国家做出贡献并从中更多受益,是消除民间隔阂、增进感情认同的一个有效方式,从这个角度看,鼓励港青北上就业创业,无疑可以达致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