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窄窄小巷涌动善治“和动力”**
□ 本报通讯员 张宁 孙渺
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同德里窄窄的巷子里,20多张小板凳围成一圈,居民骨干、社区工作人员和小巷评理调解员们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这是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讨论落实垃圾分类措施的“板凳会议”现场。
2014年,双塔街道通过“老娘舅”“老法师”等在邻里间有威信的人主持、小巷居民参与的说事议事模式调解邻里纠纷,创建了“小巷评理”工作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板凳会议”“大院说理”机制。历经数年后,“小巷评理”从最初的矛盾纠纷化解功能进一步整合建立“法律之家”“名家说法”“居家律师”等服务,并打造“律师之家”“便民法律服务站”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基层自治激发社会治理活力,通过三治融合凝聚基层善治“和动力”。
自带板凳大院里说说法
“今天,我们组织这次‘板凳会议’,一是想听听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措施有什么看法意见,二是请来了双塔街道司法所所长韩庆康为大家讲解一下垃圾分类政策……”在7月20日的“板凳会议”讨论现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书记金丽娜作开场白。
2019年,因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同德里、同益里作为剧组拍摄地爆红网络,游客慕名而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扰民、乱停车、乱扔垃圾等问题,居民们还因此和一些游客产生矛盾。
如何平衡游客参观需要和居民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同德里先后两次举行“板凳会议”,让居民们和“小巷评理”的调解员就居民关注度较高的控保建筑使用者的责任与义务、相邻权纠纷化解、消防安保等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大家就如何正确对待社区爆红达成了共识。
“社区里小街小巷特别多,居民都是老邻居,有什么要商量的事喊一声,大家带个凳子就近在哪个院子哪个巷子里就能开会。”金丽娜介绍。
据了解,双塔街道还不定期举办“名家说法”,邀请辖区人大代表走进社区,开展接待咨询,畅通民意渠道,通过以案说法,为居民群众讲述日常生活碰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帮助居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听取民意的同时普及法律。
“民法典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企业的发展、生存关系匪浅……”就在不久前由双塔街道组织的“名家说法”活动上,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刘海龙以“民法典与治理现代化”为题,为辖区内江苏天创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进行了专题讲解。
此外,街道还利用居民自治会议融入普法元素,定期邀请党员及律师赴大院为居民解疑释惑,许多矛盾不出大院就能化解。
“居家律师”助邻更贴心
“没想到最后是调解员帮我解决了这个麻烦!”51岁的权某感慨地说。
前不久,权某在菜市场买菜时,不慎撞上自动放下的卷帘门,造成头部受伤。权某认为菜市场管理不善,未能保证经营场所安全,将菜市场管理方诉至姑苏区法院要求赔偿,但菜市场管理方因疫情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回。因案情相对简单并符合调解前置程序条件,经权某同意后法院将案件转至双塔街道调委会调解。
作为结对的“居家律师”,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范海云给出了专业意见,3名法院特邀调解员及时疏导当事人负面情绪,引导权某合法维权。经过共同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菜市场管理方承担权某医院检查费用的一半。
这不是第一次“居家律师”和调解员携手解决难题。“调解工作不是简单的‘拉劝架’,现在我们有‘居家律师’做外援,调解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受到群众认可。”双塔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黄文娟说。
从走访贫困群众开展“一对一”法律帮扶,到走进老字号商家提供“见面服务”,从最基本的法规宣讲、纠纷调处,到组织小区广场模拟法庭,“居家律师”的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升级,参与社区治理的力度、广度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双塔街道21个社区均配备“居家律师”,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档,对走访服务逐一登记,建立满意度调查及回访机制,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居家律师”人手一本的服务手册,记录着全民法律服务走向小康的点滴。
搭建平台延伸服务
“去年有个朋友找我借了几万块钱,因为大家关系不错,我抹不开面子没让他写借条,直接支付宝转账了,现在他拖着不肯还钱,我该怎么办?”3月19日,一名外卖小哥走进位于闹市口的“律师之家”咨询。
了解情况后,当日坐班的苏州市胥江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冯永堂向他建议,可以通过催款的方式,表述清楚借款日期、事由、金额等,确认借款事实,留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了解对方的财产情况,如多次索要、协商未果,可以到司法所申请人民调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需要,我们也可以提供后续帮助。”冯永堂说。得到了专业指导,外卖小哥松了口气,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开始工作。
在车水马龙的凤凰街口,优化升级后的双塔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总是熙熙攘攘。街道依托“共享公益律师”机制,联合苏州市6家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推出双塔街道“党建+共建+共享”法治联盟,选派党员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在每个工作日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公益值班。“目前,每月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小时。”韩庆康说。
据介绍,街道还进一步依托司法所成立了“法律之家”,设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3个对外窗口,指派专人负责,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档,对来访群众、来电群众办理事宜一一登记,建立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同时,结对律师每月定期进社区,为居民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矛盾调处等活动。
不久前,在“法律之家”律师帮助下,双塔街道司法所顺利化解辖区某商业街业主与商务公司的租金纠纷,目前已成功调处纠纷47件,涉及当事人100多人、金额80多万元。
“‘小巷评理’始终植根基层法律建设需求,始终走在服务群众法治需求的第一线。”姑苏区司法局局长黄慧说。从最初的“板凳会议”到如今的“法律之家”,“小巷评理”从小巷出发,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释放基层自治活力。
图为居民“板凳会议”议事现场。 张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