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胡麒牧
近日有印度媒体报道称,多位消息人士透露,莫迪政府正计划“加快”批准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并称这样做是为了“缓慢而稳定地为停滞不前的(中印)经济交往打开大门”。
去年以来,在边境摩擦、抵制中国APP、封杀华为、暂停接待中国旅客、停止中国集装箱通关、拒绝加入RECP等一系列事件中,印度历史问题军事化,经贸问题政治化,昏招频出,在中国这里一点便宜没占到,反倒是伤到了自身经济发展,错过了东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错过了大量中国投资对印度制造业的支持。为什么印度在这个时间点又开始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了呢?
应当说莫迪政府未必是主观上想跟中国加强经贸往来,但就目前印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这在客观上却是印度的唯一选择。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印度GDP将收缩7.7%,这也是印度40年来最糟糕的经济表现。与此同时,印度新冠确诊病例数量全球第三,而且每天依然有超过2万的新增病例。即使印度宣称的规模宏大的疫苗注射计划能够按时完成,经济的恢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总之,靠印度目前内部资源去完成经济修复是困难重重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的事情。放眼全球,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自顾不暇,美国这边特朗普已经下台,当年对印度的承诺可能已成空头支票,虽然2月非农就业远超预期,但市场依然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有很强的疑虑,只有中国在2020年交出了亮丽答卷,实现经济正增长,目前是唯一有能力而且有意愿来助力印度复苏的国家了。
中印经贸合作能够推动印度经济的复苏,这不是一句空话。根据印度商务部的初步数据,202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777亿美元,尽管比2019年的85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中国依然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在疫情期间,印度严重地依赖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电信设备和家用电器,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印之间产业互补性以及两国巨大市场容量是两国加深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为了实现2035远景目标,构建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需要一个安定的周边环境,也欢迎各国参与到中国的双循环中来,所以中国市场和中印经贸合作的大门一直是对印度敞开的,只要印度政府能抛开民粹主义,不要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把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当成执政第一要务,把十几亿印度人民的福祉作为优先考虑,则双边经贸合作的正常化是可以很快实现的,甚至印度重新融入RCEP框架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近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信号,除了开篇提到的印度放松对中国投资项目的审查之外,印度第二大电信公司巴帝电信和华为签下了电信基础设施采购合同,根据公开报道,双方签署的这一合同金额达到了2.66亿人民币。这是印度政府在去年对华为参与5G建设进行限制后首次松绑。
展望中印关系的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必然还充满挑战和反复,这会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但中印双边关系的稳定不但有利于全球最大的两个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的发展,也是区域安全乃至全球安全局势的重要稳定器。但正像国务委员王毅在最近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的,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把“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两国领导人共识落到实处,为27亿中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世纪的到来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胡麒牧,亚太日报特约评论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