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齐(右一)与工作人员交流疫情防控工作。 受访者本人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贵阳超大型社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新网贵阳2月19日电 题:贵阳超大型社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 张伟
“叮铃铃……叮铃铃……”
贵州省贵阳市小车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德齐已经记不清他在这个月内到底接了多少次疫情防控工作电话了。刘德齐工作的地方,是贵阳市一个拥有10万常住人口的“超级综合体”,辖区商业众多、流动人口密集、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的购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空阻击战打响后,面对这一大型社区,刘德齐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用他的办法让“小社区”发挥了“大作用”。
“我是一名老医务工作者,如今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所以我把这两种不同维度的工作实践结合到了一起。”刘德齐告诉记者。
2003年,当时还在贵阳市卫生系统工作的刘德齐参加了应对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也因为有了那一次经历,工作变动后,刘德齐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街道办、社区基层构建一套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力求整合基层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及早发现,精准处置,及时救治。
1月22日,贵州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后,贵阳市各街道办、社区瞬间忙碌起来,一个工作人员平均一天要排查数百个风险点,各种信息专报纷至沓来。
1月25日,刘德齐将一张行军床铺在自己的办公室,“做好长期打仗准备。”同时向街道办事处建议,超大型社区人口基数大、外来务工大规模返乡带来疫情防控工作高风险,要提高警惕并作好应对工作。
“信息采集是基础,也最重要。我觉得应该设置一个“疫情研判组”,把所有的信息先收集起来,精准研判后再做方案。”刘德齐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
不到两天,小车河街道办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疫情研判组”正式成立,小组分为研判、汇总、报送和搜集、排查、反馈两大板块职能,12名组员迅速进入实战。
2月6日,街道办辖区居民高某妻子反映,称丈夫隐瞒了一家人与贵阳市某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聚餐行为。接到线索后,“疫情研判组”迅速整理信息向上级部门汇报,不到2小时高某的相关社会关系和近期活动范围就被摸排清晰。7日凌晨,高某一家被隔离,其女确诊为新冠肺炎。
社区防控是第一道防线。疫情突然而至,如何让基层工作人员做到“心里不乱,工作不慌”?
“主任,我们居委会有人想辞职不干了,咋办?”2月初的一天,刘德齐的手机电话响起,打来电话的是花都居委会书记郭劲。
“不用担心,这个病只要做好防护,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之前,小车河街道办已经对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过疫情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并且所有防护物资都向一线倾斜。刘德齐认为,要在做好科学防护前提下,发挥“现场教学”处置案例示范效果,让大家打破恐惧。
1月30日15时许,辖区居委会上报一条信息,在某楼栋内排查到了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居民周某,但周某认为自己身体好,一个多星期没有出现问题,因而不愿意隔离,居委会电话多次沟通也未能劝服周某。“我去,你们站在门外看着就行。”刘德齐听到这个消息后,二话不说就去了周某家,经过半小时交谈,最终劝服了周某进行隔离。
“你们注意看我示范,戴口罩和护目镜交谈保持2米左右距离,进门要站在上风向空气流通地,要侧面交流不能对着说话,病人家中物品不能碰,出门后立即对全身进行消杀。”出门后,刘德齐从头到脚先仔细进行了一遍消杀,然后和大伙分享自己的防护经验,“当然能电话里说清楚的,尽量用电话,如果要入户排查,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据了解,刘德齐已参与了24人次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及疑似病例处置工作,接治愈病人回家,送疑似患者去酒店隔离,每次都是他亲自出面落实。“看,连刘主任都不怕,我们怕啥?”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例的心理疏导、患者家属的后勤服务,也是刘德齐的重要工作。
2月15日,刘德齐恰巧接到确诊患者家属云某打来的电话,“刘主任,我在贵阳没有一个亲人,老公的病情还不理想,现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你说我该咋办?”刘德齐刚接起电话,里面就传来阵阵地哭声。
“别急,大姐,我今天听到一个好消息,你儿子就要出院了,你老公病情也在好转,我相信他们会平安回家的,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给我说,不要客气……”原来,云某一家均是湖北人,在小车河片区购买了房子,本想今年在贵阳过一个欢喜年,结果老公和儿子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云某情绪便一直不太稳定,先后给刘德齐打了40多次电话。
刘德齐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体系里,他专门设置有”疫情稳控组“,街道办、居委会及隔离点负责人均建立工作微信群,第一时间对隔离观察重点人员和患者家属开展“暖心攻势”。
刘德齐说,现在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紧的关键阶段,街道办、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要多发起疫情防控“暖心攻势”,基层才会感到踏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