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的辽河干流之源。 李晛 摄
中新网沈阳9月29日电 (李晛)辽宁省2011年起对辽河、大小凌河、浑河、太子河等重要河流实施退田(耕)还河,自然封育总面积88万亩,其中辽河自然封育62万亩。2020年辽河又新增封育面积48万亩,自然封育总面积达到110余万亩。经过多年治理,辽河河道郁郁葱葱,千里生态廊道基本建成。
辽河流域沈阳段的石佛寺水库。沈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21.96万平方公里,与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和松花江,同列为中国七大江河,被称为辽宁人的“母亲河”。
9月21日至29日,记者随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辽河生态景观建设”采访活动走进铁岭、沈阳、鞍山、盘锦、营口五座城市,具体了解到辽河流域自然保护地和生态景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
辽河流域鞍山段的向日葵花海。 李晛 摄
“以前河水污染严重,甚至出现过断流情况,自从实施封育后,这里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如今鸟类成群。”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在辽河之源向记者讲述辽河干流经过综合治理后的转变。
据介绍,各部门在封育区外通过点源、面源污染整治,使流入辽河干流的水质逐年变好。通过植被根系固定土壤使河道土壤成为稳定的抗冲刷的整体,使河流水质得到净化。据悉,辽河干流在全国率先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水质稳定在四类以上,个别时段区段达到三类标准。
同时,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群落景观多样性、群落空间多样性、群落时间多样性变化明显。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大面积的野艾蒿群落、小叶章群落等多年生植物群落以其自身积累的生长优势在群落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辽河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极大恢复。
辽河入海口盘锦“退养还湿”现场。 李晛 摄
“每年的4月到8月都会有十万多只候鸟来这里停歇,由于生态坏境良好,很多鸟类在此安家落户。”盘锦鼎翔生态旅游区副总经理赵晓波如是说。根据2018年监测情况,辽河封育区植被覆盖率由13.9%提高到90.2%。发现鸟类62种、鱼类26种、植物337种,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全线生态带基本形成。
另一方面,封育区内植被丰富,河道裸露沙滩地得到有效覆盖,进而消除春秋季因河道沙滩引起的沙尘暴天气危害。生态封育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辽河流域绿道系统奠定了基础,河流逐步成为了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和生态长廊。“以前附近的村民都不敢开窗户,风沙太大了,现在空气好了,窗户都打开了。”李云龙说。
沿河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沿河百姓享受到了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没有了河道沙尘暴的困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也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及沿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石佛寺水库啊,北方的白洋淀,你养育着沿岸的儿女,儿女们陪你经历了旧貌换新颜。”辽宁省石佛寺水库管理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云彪以诗歌形式讲述石佛寺水库的巨变。据悉,位于辽河流域沈阳段自然保护区的石佛寺水库与七星湿地公园、七星山景区的辽代古塔、石佛寺古刹、锡伯族稻田画等旅游景点遥相呼应,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来此观光,为当地居民的农家院、采摘园和庭院经济带来了无限的旅游资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