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草原上的新村落:扶贫政策“照”在我的家,“暖”着我的心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6月30日记者探访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安多民俗文化村。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兴海6月30日电 题:青海草原上的新村落:扶贫政策“照”在我的家,“暖”着我的心

作者 张添福 高明

因老家不通电而点蜡烛、煤油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杨宗泰,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没花一分钱”便住进了有电暖炕的新居,家里生活电器一应俱全。

对于祖辈生活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青根河村,杨宗泰30日对中新网记者回忆说,“村里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以前生活的确特别困难。”

兴海县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昔日部分村社电、路不通,人畜饮水困难,扶贫攻坚难度大。

为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兴海县整合各类资源、筹措各项资金,投资21016.5万元打造了海南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

作为安多民俗文化村安置的853户农牧户中的一员,杨宗泰说,“扶贫政策就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家、‘暖’着我的心,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

图为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安置的农牧户新居一角。 张添福 摄

海南州发改委对口支援办负责人表示,自2010年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江苏省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倾力援助下,当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兴海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彦涛是第四批援青干部。一年前,得知要到青海牧区挂职,他的家人为他揪了把心,“在高原地区,你的生活怎么过?”

“我心里也的确忐忑。”上有老下有小的李彦涛,此时母亲刚做完癌症治疗手术,还处于恢复期,孩子也刚上小学不久。

但他的最大顾虑是,自己能否转变角色——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多年,能否胜任党政部门的职责。“如果干不好这份工作,就愧对了组织,愧对了这份责任。”

图为兴海县昔日的无电户通电后学子在家中书写。(资料图) 高明 摄

从平原到平均海拔4300米的高原,李彦涛鼓励自己主动适应。可即便如此,气短、胸闷困扰着他,“快走几步,都晕眩,更让我感觉‘要命’的是,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要强打着精神,喝浓茶给自己提神。”

调研、走访,他发现自己的前三任挂职干部,个个都忍着高原反应努力工作。十年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援助兴海县资金75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包括安多民俗文化村亮化工程在内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兴海县温泉乡的一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民端出奶茶,请帮扶干部一定要品尝。李彦涛说,“他们给我讲述以前生活的窘境,再看现在,整个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有啥困难,有没有需要帮着解决的?”李彦涛经常这么问。

但牧民们满满的都是对帮扶单位的感谢,“已经太好了,没有更多需求了。”

“听当地人讲,以前要去相对偏远的地方下乡,可能坐一截车,没有道,就得骑马,现在开车都能到达。”李彦涛说,“跟别人聊天才知道,十年前,这里风沙很大,县城也没有多少楼房,如今,这里就是高原上的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兴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海山说,当地援青干部对兴海县的发展重视程度“没得说”,正因为有他们,一些不通电的牧民,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十年间80%的兴海县党政干部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接受过培训,而如今又对县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开展进企业挂职锻炼。

兴海县发改局工作人员斗拉挂职三个月收获颇多,“他们的工作氛围感染了我。我们这里正着手上马风电项目,我学到的知识,能马上应用。办公室同事都感叹,我业务懂得多了。”

而让马海山竖大拇指的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当地实施的贫困大学生定向招聘,“这在一般家庭,意义可能不太大,但在农牧区家庭,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意义可就不一样。”

如今,兴海县已顺利脱贫摘帽,李彦涛说,他们还正谋划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