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珠宝商的“业余爱好”是抓小偷,他希望天下无贼

text

每到午夜时分,福建省漳州市老城区的街道上,总有那么几位男士在短暂碰头后开始“溜达”,看似无所事事,却个个有着“火眼金睛”、敏捷身手,小偷小摸从逃不过他们的掌心。

几年来,这座古城的夜上演不少激烈的追捕戏码,终在破晓前归于宁静。

回到1997年,故事的齿轮由一位名叫郭昭军的港商拨动。在珠宝店里的他着装精致、举止绅士,走入街道的他却是换了一身休闲行头,骑上机车,实现“痞帅”与正义的碰撞结合。

龙溪猎鼠反扒志愿者大队自发进行午夜巡逻。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这位珠宝港商有点“牛”

1997年,24岁的港籍青年郭昭军从香港回到内地,扎根祖籍漳州。从最初的首饰加工,到1998年在漳州老街创办起宝利珠宝金行,郭昭军秉承港商的诚信经营和商业头脑,珠宝店持续至今。周边商铺换了又换,宝利珠宝仍在这条街上。

郭昭军经营宝利珠宝金行二十余年。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然而刚起步时,珠宝店门前频频发生的盗窃事件,让郭昭军十分苦恼。

“客人、员工的摩托车丢失率很高,刚停几分钟就没了。最夸张的一次是同一辆自行车竟然在一天内被接连偷了6次。”郭昭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从那时起,他开始盯安保系统、留心观察,亲身参与抓捕小偷行动。

郭昭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独身做这项“另类”的公益,一晃便是15年。但这并不是一件让家人省心的行动,郭昭军说,“自己从珠宝店跑出去追小偷,一回头母亲已经晕倒在店里,正由店员掐着人中。”后来家人才渐渐习惯,但还是揪着心。

到2015年,郭昭军先后配合警方抓获400多名各种类型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破获了200多起盗窃案,他也因此上榜“中国好人榜”。

郭昭军荣誉满身。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政法”家庭孕育出的“英雄梦”

郭昭军从小对小偷小摸行为十分抗拒,梦想看到“天下无贼”的社会景象。他想是由于父亲在检察院工作,家人很多都在“公检法”等部门,接受到一些正义的熏陶。

然而英雄情结的实现却不总是光鲜亮丽的,奋不顾身的同时免不了有点“出糗”。早些年,郭昭军正在街道追捕一个偷窃嫌疑人,未曾想对方跳到了尚未清淤的内河中,他毫不犹豫跟下去。郭昭军说,当时泥泞没过膝盖,追进排污水管时,只听得前面扑打的水声,爬到身上的蟑螂有一寸多长。

“配合警方抓到小偷后,都不好意思走上街道,身上被玻璃扎破的伤口两个月才好。”郭昭军笑说,连家中的阿姨都嫌弃得不愿意洗脏衣服。

郭昭军换上休闲行头在街上巡逻。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受伤无数,经历难忍的艰辛,往往也能迎来“高光时刻”。利用珠宝店里人流量大、资金密集的特点,郭昭军曾协助警方破获重大案件:在店里识破“克隆银行卡”案件嫌疑人,由此抓获60人的涉案团队;先后协助查获涉案金额1700多万元。

“其实每个人都想抓小偷,迫于专业或能力方面的限制。”郭昭军说。

郭昭军荣誉满身。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摄

成立民间反扒志愿者队伍

2015年的漳州“两会”上,身为政协委员的郭昭军提交了一份提案并获得通过——成立民间反扒志愿者队伍。龙溪猎鼠反扒志愿者大队从此崭露头角。

这支常年在街头巷尾盯防不法行为的队伍目前有近70人,“猎鼠”范围从街道扩大到整个城区。为沟通方便,队长郭昭军和朋友们建立了一个“龙溪猎鼠”微信群,一旦收到实时定位,就是行动开始时。

郭昭军和朋友们建立了一个“龙溪猎鼠”微信群以便沟通。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并肩作战,我们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郭昭军说,这些“猎鼠人”平时是警察、搏击俱乐部馆长、企业主、农民、养殖户等,后来还加入“改邪归正”的人,“他们的线索会更多。”

龙溪猎鼠反扒志愿者大队。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除了发现制止偷窃行为外,他们还自发进行午夜巡逻,时常到凌晨五、六点。多年的抓捕阅历,使他们练就“火眼金睛”,一个眼神、表现和动作,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有嫌疑。

为了更合法、更合理,猎鼠大队要等到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才能行使正义,有时一蹲点就是好几天,到半夜,反而被民众误认为是小偷。郭昭军哭笑不得,“我在小区里盯着暗处的嫌疑人,楼上的居民看着‘鬼鬼祟祟’的我。”

龙溪猎鼠反扒志愿者大队发现制止偷窃行为。受访者供图

具备法律知识、胆量,还兼具体力与技巧,不断与嫌疑人斗智斗勇。郭昭军说,这支反扒队伍成立以来,共抓获570多个犯罪嫌疑人,皆为协助警方抓获或在合法范畴内安全抓获。

郭昭军的朋友圈。

几位核心成员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窃贼克星”,其头像甚至曾出现在违法犯罪团伙的黑板上。几年来,“龙 溪猎鼠”的招牌更加响亮,利用微信视频号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获得不少网友点赞。

龙溪猎鼠反扒志愿者大队发现制止偷窃行为。受访者供图

“多穿红马甲,对人有好处”

珠宝港商,午夜行动,盗贼克星……这些标签使郭昭军仿若一位从警匪片和商战片里走向现实的人物角色。

一件志愿者的“红马甲”让他接上“地气”。

郭昭军。受访者供图

“多穿红马甲,对人有好处。”这是郭昭军的朴实哲言。作为漳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他说当志愿者会上瘾,“穿上红马甲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感到骄傲和自信。”

穿上红马甲的郭昭军与小伙伴。受访者供图

这二十多年,郭昭军感受最深的是民众对“红马甲”态度的改变:以前被嬉笑为“傻”,现在都竖起大拇指。“社会的文明氛围变好,治安好了非常多。”郭昭军感受着盗窃高峰期时,一年抓获200多个嫌疑人,现在城区的电动车盗窃行为几乎绝迹。

除了捉贼,郭昭军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受访者供图

如今,白天经营着珠宝店,与“猎鼠”队员在搏击馆训练,开展反盗窃普及、教授基础防身术,晚上则开启“猎鼠”行动,郭昭军乐此不疲。

郭昭军与“猎鼠”队员在搏击馆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夜幕照常降临,郭昭军和他的伙伴们行动起来,这座古韵小城则静待黎明破晓。

郭昭军换上休闲行头在街上巡逻。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作者:张金川 龚雯 吴晟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