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大IP、科幻、文艺…2021哪一部能进入你的“想看”列表?

界面新闻

text

作者 | 潘达

今年的内地影市,自7月20日全国影院复工后,一直在力求回暖。

先是暑期档之末,《八佰》表现优异,跃升“今年全球最高票房电影”;再到国庆档,几部主旋律大片集体发力,终使中国取代北美,成为目前本年度最大的票房市场。

但后疫情时段,两大档期之后,过去大半年电影产业链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已经突显。

当上游的制作日程整体延后,下游的影院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排片表的空缺和上座率的下滑。

特别是进入11月份,上、中、下旬分别只有《风平浪静》《除暴》和《一秒钟》三部映前有热度的影片主导相应的时间段。重点片目接续不力,排片日历偶有亮点,这一状况也延续到了12月份。

缺片是一方面,对成片质量、市场和观众心态没有把握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片方们似乎都卯足了劲,等着加入明年春节档的混战。

目前已知定档大年初一的,就有《唐人街探案3》《侍神令》《你好,李焕英》《人潮汹涌》等8部国产片,类型涵盖悬疑、奇幻、喜剧、动作、冒险、动画等。现在离春节还有三个多月,再有大片入局竞争,也是大概率事件。

而据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约有262部待映电影,超过180部影片已经杀青或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其中国产片242部,占比92.37%,合拍片20部,总体来看,类型化是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不妨前瞻下2021的电影,看通过这份色彩斑斓、风格杂糅的片单,能绘制出一幅怎样的文化地形图?

主旋律扩容,在民族情绪中找市场出口

2021年,国产电影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主旋律电影往前走了一大步。

2021年主旋律电影制作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全民抗疫”和“建党百年”三大主题类别下,2021年至少有17部重点电影可能上映,包括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和《最冷的枪》,即使两者的片名听起来颇为文艺向。

按照主创团队和投入规模来看,主旋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细分趋势。

比如,既有《长津湖》《1921》《惊天救援》等一类全明星大制作;又有《猎狐行动》《悬崖之上》等以剧情片来讲述主旋律故事的中间层;同时也有从品相上看,规模再次之的《勇敢的你》《战疫英雄》等。

换句话说,大、中、小体量兼顾,主旋律创作覆盖了各层级项目。内容方面,“宏大”和“日常史诗”兼顾,主题与叙事各有侧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意义上,《总是有爱在隔离》是特殊的一例。该片无论出品方、导演还是主演,都是地道的香港背景,值得关注。

主旋律踩着抗疫、建党百年和国际政治抗衡的特殊时间节点,由点升级为面,由此,市场的容量问题自然浮现,即频繁的主旋律叙事能否连续有效地转化为票房?

另外,尽管主旋律大片的“吸金能力”已多次被验证,批片引进公司的负责人也曾表态疫情后,“大家的民族情绪比较重”,将会谨慎对待外国片,但2021年主旋律的动作如此密集,观众接受度如何,仍有待观察。

事实上,除了以上片单,明年还有若干影片对时事题材与时代旋律的再现是明确的,如讲述载人航天的《神舟》、首部海上反恐电影《深海危机》、军旅故事片《中国兵王:绝密任务》,以及“一带一路”主题的《敦煌英雄传》等。

首部海上反恐电影《深海危机》海报

对比成熟的美式主旋律电影而言,我们的主旋律作品在市场表现上充满不确定性。毕竟,只依赖“民族情绪”来催化票房是不够的。想要稳定的市场需求,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路就得继续走下去,要真正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官民同乐”的大众文化产品才行。

泛IP依旧是电影资本变现的捷径

泛IP项目,是2021年国产电影创作的另一大支脉。这里的泛IP电影包括续集片、改编片和翻拍片。

像续集片,待上映的有《唐人街探案3》《误杀2》《寻龙诀2》《美人鱼2》《警察故事2022》《快把我2哥带走》《反贪风暴5》《金钱帝国2 :巅峰之战》等。

从稍有市场认知的青春家庭片,到古早的经典港片,从作者型导演原创的侦探“宇宙”,到国产电影工业的“标杆”,IP项目探索面广泛,只要有效益、口碑和粉丝基础在,几乎不限来路。

《唐人街探案》IP系列第三部定档2021年春节

改编片方面,IP原型集中于小说、游戏、国漫和综艺,依次有《鬼吹灯之天星术》《侍神令》《一人之下》以及《乐队的夏天》等。

《鬼吹灯》的魅力自不待言,迄今已有多版影视改编,关注度和号召力有余,质量却飘忽不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团队。

陈坤和周迅主演的《侍神令》,则和郭敬明执导兼编剧的电影《晴雅集》一道改编自日本的《阴阳师》。同样的文化挪用,同样有奇幻想象和视觉效果的看点,就看两者的本土化,哪个更胜一筹。

《侍神令》(上)、《晴雅集》

至于《一人之下》,三季动画版平均分8.6,不少观众称赞其为“国漫崛起”之光,真人版导演乌尔善对这个项目有很大的野心,力图将其打造为“媲美漫威电影的‘一人电影宇宙’”,目前仍在剧本开发和选角阶段,要见真章尚需时日。

国漫IP《一人之下》电影剧照

《乐队的夏天》前景难测。此前的综艺衍生大电影如《快乐到家》《欢乐喜剧人》等几乎都遭遇了灾难口碑。虽说《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综艺口碑不错,但第二季口碑已经开始滑坡,这不由得让人为电影热度担心。同时,乐队表演如何变成大银幕电影,也相当考验创作能力。

翻拍影片已知有五部,包括《忠犬八公》《门锁》《黑暗面》《看不见的客人》和《彷徨之刃》。

它们的共通之处,在于切中了某一文化现象或社会事件,由此探入情感或现实的纵深,而且都勾勒出了一条电影文本跨地域旅行的轨迹。

《彷徨之刃》剧照

像《彷徨之刃》,先有日版、再有韩版,聚焦于父女关系和女儿被害后父亲的自我挣扎、艰难救赎;《忠犬八公》,先有日版、再有美版,讲述的是一则动人的中产阶层家庭主仆之情。

改编自韩国的《门锁》直指社会对女性的恶意凝视,西班牙的《黑暗面》剖析饮食男女陷入爱情后的心理扭曲与人性阴暗,《看不见的客人》奇观化人心的叵测。

总之,IP虽与受众群体和文化市场天然亲近,但改编的过程,考验的是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各环节的技术能力。在通往资本变现的路途中,如果说IP是种子选手,那么他们才是真正的助推者。

类型细分化,商业片大盘走向进阶

根据对262部待映新片进行的统计显示,片单类型涵盖26个种类。其中,含有剧情元素的影片有101部,位居影片类型榜首位。

2021年院线待商议影片类型分布(图源自《2021年院线电影前瞻报告》 )

动画影片紧随其后,数量为47部,超过喜剧类型的45部,成为仅次于剧情的重要类型。

此外,动作、悬疑、爱情、奇幻、犯罪等类型占比相差不大、分布均匀;科幻和冒险,是挤进前十的最后两个类型。

2021年带上有影片主要类型占比( 图源自《2021年院线电影前瞻报告》 )

先说说动画电影。这个“大热”的类型谱系,乘着“国漫宇宙”的东风,正处于深度开发阶段。在系列化和借力传统文化两方面,院线动画电影持续发力。

前者如《熊出没:狂野大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大鱼海棠2》《摇滚藏獒2》《最后的魁拔》等;后者是一支新生力量,片名的差异化在动画片中足以独树一帜,如《灶王传》《许愿神龙》《山海经之小人国》《雄狮少年》《凤凰》等。

再说说科幻类型。

11月初举行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自《流浪地球》开启“科幻元年”后,2019年国产科幻片票房总量达到71.405亿元,相比2018年增幅高达212%。

2021年待映的15部科幻片,无论是主创班底,还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力,都颇为引人期待。包括陈思诚导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刘慈欣策划、宁浩和张一白监制的《时间之外》,根据雨果奖科幻小说改编的《折叠城市》,合拍片《月球陨落》《希望岛》等。

《时间之外》海报

而历史地回顾我们谈论电影的惯用语,从稀有的“大片”,到一言以蔽之的“商业片”,再到如今类型片的分化,内地电影行业的类型发展,正呼应于电影工业水平的进步,呈现愈加成熟的趋势。

文艺片归位小众

如果说,主旋律、类型和IP是2021年院线电影的关键词和高光区,那么,文艺片的位置,则在于三者的裂隙或角隅之处,构成了反差色。

其中有代表性的几部,或以文学视角注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或借复杂的历史舞台演绎鲜活的群像;或在颓败的东北老工业区,上演青春男女的命运纠葛;或复活张爱玲的小说形象,深描和放大人性在爱恨中的细微变幻。

严格来说,贾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其实是一部纪录片。它以作家、村民口述的方式,道出几代人的往事与记忆,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家庭与社会纷繁入镜,文艺氛围浓厚,是“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剧照

娄烨的《兰心大剧院》,2019年9月4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至今保持神秘,正如影片的戏中戏结构一样莫测。多重叙事情境交织,有“情报”、有“情爱”,众角色在谍战、个体与历史中流离辗转、层次细腻。《兰心大剧院》会提供什么样的观影体验?着实令人好奇。

由刁亦男监制,周冬雨和刘昊然主演的《平原上的摩西》,改编自东北作家双雪涛的同名短篇小说。不同于热门的商业IP,《平原上的摩西》的故事气质偏文艺小众向。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根据目前释出的海报,有评论认为“和《南方车站的聚会》有点像”,有人“莫名想起李沧东的《燃烧》”,若依此反馈,该片的爆发力值得一期。

最后一部是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

虽然还未定档,但对于本片选角的争议已经甚嚣尘上。可以看出,对于经典文学改编,观众大多挑剔。

然而,有张爱玲的资深研究者看过样片后表示,“许鞍华是一位非常有文学底蕴的电影导演,我看过《第一炉香》样片,效果是很不错的。其中,俞飞鸿饰演的姑妈角色有很大的突破,人物性格由坏变得微妙。”

《第一炉香》剧照

意见两极,要见真章,还得看片方定档于何时了。

综上所述,2021年的院线电影整体数量虽然减少,但就作品条线、生产机制而言,却愈发显现出规范化和多样性的征兆。

再退一步说,在消费的意义上,电影是一种“作为娱乐的权利”;在文化的意义上,“我们拍电影,用摄影机对抗遗忘”;在社会的意义上,“提供经验很重要”。电影就是千差万别的经验世界,它不可或缺,也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