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零售業市道前景岌岌可危

信報

text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在香港財經媒體《信報》發表評論《香港零售業市道前景岌岌可危》,全文如下。

香港零售業市道下滑,在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顯示,本港總銷售價值更較去年同月下跌約1.3%。當中重災區為高檔消費品如名貴手錶等等,數字自內地開放自由行10年以來顯著下跌,而民生消費品如超級市場貨品和化妝品等,則錄得近1成的升幅。

筆者認為,香港的消費力主要來自旅遊業,因此是次公布的數字可反映出旅客的消費模式出現明顯的轉變,由高檔產品轉為主攻民生消費品。

整體零售環境變差,源自中央政府於近年主張肅貪倡廉,內地送禮風氣減弱,來港購買高檔消費品大大減少,導致其銷售金額下跌。

另外,內地消費者對國內食品和日用品品質問題存有揮不走的疑慮,因此民生消費品的表現仍能持續強勢,令本港零售總銷售額不致大跌。

可是,近來政府狹隘的政治思維,促使民粹化樓市政策「辣招」出台,亦為零售市道帶來負面影響。經濟學上「財富效應」指出,財富的累積存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必然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因此「人們資產越多,消費意欲越強」樓市和零售背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辣招」令全城看淡樓價後市,變相削弱了持貨者的資產價值,削弱了市民的消費意欲,繼而打擊零售市道,損害經濟。

除了政冶因素,本港的零售業和服務性行業的工作態度,亦為市道帶來影響。筆者早前赴台灣出席「2014年全球不動產高峰會」,與各地地產行業工作者交流管理心得。

在旅程途中,到訪了台灣當地的商店和地產代理分行,發現店員的投入感和積極性十分高,在提供服務時,不論對著任何顧客,總帶著親切的笑容,凡事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令人佩服。反之,香港的從業員往往把顧客分類,態度令人卻步,再加上一連串的「驅蝗」行動,嚴重影響旅客對本港零售業的觀感,削弱了他們的消費意欲。

現時香港經濟飽受內憂外患的影響,政府要力挽狂瀾,在落實任何政策時,必需先以整體經濟發展為重心,避免過於短視。試問,如果為了一小撮人的大香港主義願景,而放棄多年來經營的自由經濟的美譽,值得嗎?

筆者希望,政府能減少干預自由市場,而各行各業的工作態度亦應有所提升,以趕上世界潮流,否則香港前景將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