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机勇敢走出去 香港学生热议“一带一路”机遇

新华网

text

青年献唱“

一带一路

一友情”计划主题曲。蔡文豪摄(图片来源:《大公报》)

【亚太日报讯】“現在香港年輕人常常以主觀的方式想問題,很少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希望年輕人去到別的國家交流,培養同理心,學會尊重、包容、負責任,做到‘愛自己、愛家人、愛國家’。”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彭韻僖近日出席 “一帶一路”專題講座會,致辭時對在場的香港青年學生寄予厚望。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但讓香港有了更大施展平臺,也給香港年輕人提供了全新發展機遇。香港書店裡,就時常見到有年輕人捧著“一帶一路”相關書籍細細品讀。11月6日,香港首個以大學生為聽眾對象的“一帶一路”專題講座會在期待中如約而至。講座會邀請國家商務部駐港貿易處負責人和香港貿易發展局高級研究人員為香港大學生們介紹“一帶一路”的有關知識和進展情況。

一切機遇源於敢想敢做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在講座中把“一帶一路”生動地比喻為“一道中醫的處方”,把傳統經濟合作模式喻作“西藥”。有別於西藥清晰明確的服用指示和處方,“一帶一路”更像中藥,具有更多自由發展空間,而香港正是”可以幫助這個處方寫得更精准的一員”。在這當中,年輕人的作用不可或缺。

會場上探討氣氛濃郁,學生們認真聽講並做筆記。會後近200名學生向組織者——未來之星同學會發來電子郵件,講述了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與思考。

香港城市大學資訊管理專業四年級生湯裕彤表示:“現在的青年成為了香港社會最活躍、最核心的元素,更加可以在‘一帶一路’機遇到來之際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五年級生張心怡也認為:“在中國走出去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當自滿的井底之蛙。假若我們不願參與其中,不願去配合,只會逐漸被邊緣化。”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二年級生鄧穎敏認為:“青年有時間、有精力發展自己無限的可能性,作為協調者、建設者、文化交流大使的時候,也是在挑戰自己打破固有安全區的時候。青年最珍貴的就在於勇敢,勇敢地走出去,一切的機遇源於敢想敢做。就算只是擔當一位友誼大使,一樣可以好好發揮自己。”

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行程

據悉,當天的講座會由香港知名青少年交流團體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講座會以線上自由報名的方式面向全港公開招募學生聽眾,近500名香港大學生踴躍報名。除了舉辦講座,主辦方表示,約30名香港大學生將于12月18日至27日,前往“一帶一路”沿線的巴爾幹半島三國交流訪問。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三年級學生江澤鳴說,這次去的國家非常特別,平時也鮮有接觸,“希望有新的發現“,期待訪問結束後回來跟大家分享。

類似趕赴相關國家廣交朋友的舉措,越來越多。比如,香港青年協會推出了“一帶一路一友情”計畫,鼓勵本地青年走出去,探訪2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城市。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和公民教育委員會今年也首次推出了 “‘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畫”。

今年2月,香港青年協會計畫剛一推出,就收到千餘份報名表,大部分來自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青年。翻開旅遊計畫書,可以看到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行程:5名大學生將前往俄羅斯,與當地人進行料理比賽;數名在職青年將走訪東帝汶天然香梘品牌的生產村莊及社企,共同打造高增值項目;6位香港醫學生與斯里蘭卡醫學生合作進行社區外展行動……

彭韻僖指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是溝通,包括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的溝通,更包括“民心相通“,這對香港年輕人將來的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湯裕彤深有感觸地說,香港騰飛的歷史,就是述說一代又一代香港青年抓住國家發展機遇、靈活應變、艱苦奮鬥的歷史。香港大學翻譯系三年級學生彭珍妮表示,有很多人認為,香港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相比上一代只需努力奮鬥就能改變社會經濟地位,這一代的青年似乎對社會失去信心,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但是每個時代都有專屬的機遇, “一帶一路”推行就代表了香港當代青年機遇的來臨。

港青一代的主流姿態

通過“走出去”接觸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有助於直觀瞭解“一帶一路”。香港城市大學測量學三年級生黃慧心認為:“香港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往經驗有限,尤其對這些國家的宗教、文化、社會和經濟制度缺乏瞭解,此乃香港發展成‘超級連絡人’的最大挑戰之一。”

因此她建議:“政府應設立‘多元文化交流基金’,鼓勵不同機構和少數族裔團體在香港舉辦交流活動。還應增加大專院校交換生和交換學者計畫、工作實習計畫、海外義工服務計畫等,以豐富香港青年在‘一帶一路’議題上的交流與體驗形式。同時,學校在教育通識課程中,也應加入伊斯蘭商業法規內容、國際地緣政治知識等相關的國際元素。”

與香港近日出現的少數“港獨”分子侮辱國家、鼓吹分裂的鬧劇相反,香港高校青年學子們表現出的對相關倡議、國家戰略的高度關注以及渴望抓住機遇、參與其中的熱情,既是對彭韻僖等長輩期望的回應,更代表了香港青年一代的主流姿態。(記者: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