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司長:中國正起草氣候法

APD NEWS

text

2012年11月27日,在多哈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司長蘇偉代表基礎四國發言。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4日在洛杉磯舉行媒體吹風會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目前,中國正在起草專門法律,採取多種措施,探索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等手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蘇偉說,“中國一直在研究起草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門法律,這項工作目前正在積極開展過程中。當然,除了就氣候變化問題專門立法外,中國也會對其他相關法律做一些調整和修改,以符合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需要。

在談到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採取的措施時,蘇偉介紹說,“十一五期間,中國實現了單位GDP能耗下降19.1%、節能6.3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的目標責任。“十二五期間,中國又確定了“單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強度下降17%的目標。

“這是一個明確信號,表明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一個重要政策導向,並希望通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三年,無論能耗還是碳排放的目標都已分解在全國各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等各個層面,目前正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蘇偉說。

蘇偉說,“中國還為應對氣候變化採取了其他多種措施,如植樹造林以增加森林碳匯,淘汰落後產能和調整產業結構,在交通尾氣排放和建築能耗等方面也規定了新的標準和措施等。

蘇偉認為,中國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也面臨重大機遇。“我們看到機遇和挑戰,希望把機遇做大,儘量化解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和威脅。機遇體現在方方面面,如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儘管在短期內對經濟發展速度有影響,但長遠來看,這將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重大戰略,通過節能減排可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在新能源、節能、環保和低碳產業等方面,蘇偉認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對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有重大意義,“如可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帶來技術創新,取得更大經濟回報等,而在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方面,也都將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如果抓住這些機會和機遇,就可能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帶來很多好處。

蘇偉表示,中國將探索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等手段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更多途徑,通過市場辦法,解決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

蘇偉表示,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問題歷來高度重視,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持認真和負責任的態度,“一方面,氣候變化在中國影響比較大,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氣候條件、生態環境都比較脆弱,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最近10年,乾旱、洪澇、強降雨、沿海地區的風暴潮等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另一方面,氣候變化與能源消耗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中國也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生態保護間相平衡的壓力。即要採取措施盡可能減少排放,保護環境,又需要一定能源和排放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蘇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