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古著圈,劉可“江湖”地位不可小觑,憑的是那間開了 8 年的店鋪 Mega Vintage。油頭、圍裙、卷邊牛仔褲,他和自家店員時常一身複古扮相。
可他眼中的 Vintage,也就是中文所說的“古著”,並不那麽簡單:“現在人們看到油頭、軍靴,一切破破爛爛、舊舊的東西都說是 Vintage,但其實它是一種時代産物。”
Mega Vintage 店主劉可
按照國際通行定義,古著特指 1920 年代以後,距今至少 20 年的物件。“在這之間的 70 多年內,出現了穿著 Levi’s 的馬龍•白蘭度、鍾愛緊身皮褲的搖滾巨星貓王、迷戀 Vivienne Westwood 的龐克大軍、內衣外穿的麥當娜……古著就像是某個時代的文化縮影,買家表面上消費了鞋衣飾品,實質上代表著他們對某種價值觀和文化的認可。
2011 年之後,內地的古著市場逐漸興起。劉可還記得,當時不少時尚媒體會來鼓樓一代的古著店借衣服、飾品拍片。包括章子怡、白百合、姜文在內的一線明星都穿過 Mega 店裏的衣服。盡管場子熱了起來,大多中國顧客對于古著的迷戀僅僅停留在獵奇、跟風階段。一些顧客頭兩、三年內特別瘋狂,可突然某天起就消失了。“等到再見時,客人身上的穿搭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還是挺浮躁的,經濟太快了,大家不能沈澱下來。”劉可說。
在他觀察中,中國稍具規模的古著市場分布在北上廣深這四大城市,其中北京占到 30%。與它相隔 3 個多小時飛行距離的香港擁有更爲深厚的市場基礎。這並不令人意外——內地的奢侈品市場和古著市場幾乎同時被培育起來,但在香港,借助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經濟騰飛,西方品牌與文化早早地浸淫起這片土壤。
Bang Bang 70’s 古著店
Bang Bang 70’s 古著店店主 Parker(右)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一帶是著名的古董街區,Bang Bang 70’s 就開在附近鴨巴甸街的一幢老樓的二樓。要上樓還得先按門鈴,營業時間從下午兩點開始。來早了的話,店主 Parker 從小陽台上探出頭來,請你晚些再到。
“我很早就玩兒古著,穿爛牛仔褲,當時還是劉德華四大天王的時代。”Parker 追溯起自己的古著史。當時,開店是他的業余愛好,他的正職是中學英文老師。
Bang Bang 70’s 已經開了 10 年,最初店鋪在尖沙咀,後來才搬至鴨巴甸街。逛店消費的顧客以中年人居多,他們大多經曆過香港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變化。而緬懷那段黃金歲月的最佳方式或許就是看看舊時遺物——不少物件的設計、做工都高出現在水平。
“以前皮革很少用化學水浸泡,五金的鍍金也比現在好,用很久都不會褪色。現在的手袋很多都是半制成品,前半部分由中國代工,然後送回歐洲燙印,質量也就不如以前。從前很多名牌都是德國代工的,它的用料最好,”他拿起一條項鏈又道,“你看,以前的 Christian Dior 就是在德國生産的,這個廠子叫 Grossi,是德國一家很出名的首飾工廠,替 Dior 和 Chanel代工。這條金色的香奈兒腰帶也是,上面還鑲嵌了寶石。”
新當鋪Pawnstar 的線下 pop-up store
新當鋪Pawnstar 的線下 pop-up store
在淘寶上彈出的 20 多萬古著物件中,百來樣來自“新當鋪Pawnstar”。這家線上二手寄賣店開了近一年,創始人是從北京搬到上海居住的賈文婷。截至目前,她收到的寄賣物件很大一部分都來自自己的朋友圈,其中包括稀奇古怪的娃娃,各種飾品、衣服、手袋。在實際運營中,朋友圈同樣也是更加有效的推送方式:“如果只是在淘寶或者微店看,顧客並不知道我是誰、再加上又是二手的東西,光看看照片就感覺比較抽象,如果涉及買東西,更有可能不踏實。”于是,她將朋友圈作爲首發平台。顧客可以在新當鋪的微信公號上看到滾動推出的新品,其中至少會有三分之一售出,剩余的再在淘寶上架。
不過,線上模式並不適合所有人,因爲每件物品上架之前需要量尺寸、拍照片,當中所耗費的時間、人力成本都不可忽視。同理,嚴重依賴古著圈的商戶一般也不會做營銷,按照 Mega 店主劉可的說法:“我們一般點對點,不會和毫不相關的人說這些,消耗太大。”
Mega Vintage
進貨渠道是店主都不願多談的一件事,他們大多只說“歐美或者日本”拿貨。 劉可不否認渠道中有很多不爲人知的東西,打交道是其中最易理解的部分。Mega 的貨源有時就來自劉可在市集、展會上結交到的新朋友。“必須要跟他們打交道,迅速融入到那個圈子裏才會得到信息。”他舉了個例子:“比如在北京要找一個中國以前解放軍穿的衣服,我知道太多了,但外國人可能只知道潘家園。”
Bang Bang 70’s 的 Parker 常年跑歐洲和日本,前者貨量更多,日本的尺碼更適合香港人,信譽度也更高。他告訴界面,舊年代的假貨不多,占比只有一成,但來源地並不能說明真僞。以前就出現過中國假貨流通到歐洲,再以“真貨”的身份回流。如何分辨還是憑借經驗,看用料和做工。
對于古著買家來說,標簽是首要鑒定標志。劉可距離說: “女裝的話,比如 Union made 工會標簽,可以判斷年份。當你對面料沒有准確的認識對設計廓型沒有認識的時候,第一時間要看標簽,70 年代以後是肯定有幹洗標的,60-70 年代以前的衣服是沒有幹洗標的。”
理想狀態中,古著的顧客應當是不盲從與潮流的時尚客,前來尋找能夠代表自己個人特質的物件。可實際操作中,總會有一方需要作出讓步。劉可在選貨時會考慮貨品狀況、成色。盡管古著很多時候可能”破破爛爛”,但顧客未必接受這幅品相,尤其是女性消費者,而她們的消費構成了 Mega 90%的營收。
有趣的是,古著也有潮流一說。劉可此前賣了三年刺繡襯衫的 Mega 今年撞在 Gucci 刺繡大熱的檔口賣得非常好。“我們也挺累的,你買貨的時候還要想‘下一個趨勢是什麽呢?’就好像我們要創造趨勢似的,如果你選擇對了,這一年就能賣光了,選擇不對,就只能壓那兒。”因而,他也會將潮流考慮在內,有時甚至會跟著大牌走。
Bang Bang 70’s 古著店
Bang Bang 70’s 古著店
Bang Bang 70’s 店內則明顯包袋居多。Parker 解釋說:“近十年來手袋都是配飾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你隨便穿衣,但配一個很靓的手袋,整體感覺就會不錯。所以我們也會著重找更多一些的手袋回來。手袋的設計每個都不一樣,用料也千變萬化。現在很多手袋,很多拉鏈,過幾季會看厭的。但以前的都是簡簡單單,更經典耐看。”
2015北京復古騎行
2015北京復古騎行
隨著出國旅遊人數與日俱增,中國顧客對于“古著”這一西方概念逐漸清晰起來,其中早先這批古著店的“教育”功不可沒。一直爲他人做嫁衣的劉可不久前在在三裏屯開了第二家門店,除了出售 1920-1980 年代的古著物件之外,還打算以 Vintage 爲靈感,自己做一些周邊産品,例如本子、杯子等大衆都能接受、消費的設計品。
Mega Vintage 三裏屯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