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毕加索彻底改造了艺术界,他为时尚界带来了什么?

亚太日报

text

撰文| 徐小喵

他将现实世界解构 颠覆传统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在绘画、雕塑、版画、陶瓷、舞台设计上都有显著的发展,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而言有着革命性的先锋人物的意义。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古典绘画的技巧。20世纪对毕加索来说,是属于他的时代。纵观艺术史,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分为:早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派时期和晚期。

毕加索的原名叫做 Pablo Ruiz,但他选择了母亲那边的姓氏 Picasso,缘于他对“斗牛士”(Picador)的向往,而前者的发音恰巧与后者近似。毕加索也曾说过,如果自己没有走上艺术家之路的话,也许他也会成为这些人的其中一员——一名斗牛士。

他每一个时期风格的转变似乎与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他悲伤的个人遭遇成就了蓝色时期的风格。好友卡洛斯·卡萨吉马斯的自杀过世让他备受打击,在被称为“蓝色时期”里,他以流浪者、单身汉、娼妓、乞丐及绝望的人为对象,用内心的情感作画,通过蓝色表达情绪,作品悲伤且充满力量,《生命》(1903)便是这一时期、也是公认毕加索生平最忧郁的代表作。

《生命》(1903)

玫瑰时期的到来,归功于他的新爱人 Fernande Olivier,这是毕加索作品中最受欢迎且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他使用鲜明、乐观的橘、粉红色系,题材多描绘马戏团的人们,这些作品以奇异的梦幻特质影响了许多幻想风景画,也间接影响了很多音乐人。例如纪录片中就有提到了 David Bowie 曾经以毕加索玫瑰时期的画风为灵感创作出的音乐作品。随着画作《亚维农少女》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毕加索迎来了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维农少女》

另一幅名作《格尔尼卡》则反映了毕加索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他通过剪贴画的艺术语言,显示出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力。

《格尔尼卡》

毕加索在艺术道路里的探究过程中,充满着理性与感性相融的成分,一如他精湛的画技中充满着无可估量的情感力量。他对艺术每一次的变革,都拥有着立竿见影的重大推动作用,甚至他不惜用惊世骇俗的方式,带来天翻地覆的改造。安迪•沃霍尔说:“如果我想成为一名偶像级的艺术家,我该模仿谁?对了,毕加索。”

他为时尚界打开了另一个全新视角

对一生中都在探索不同可能性的毕加索而言,他不光在艺术界打破了常规,还改变了时尚界,并且为后者领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也让后来的时装设计师们从另一个全新视角看到了世界的构成,并从中挖掘艺术之美。

毕加索拥有很多头衔,其中也包括舞台戏服设计师的身份。二十世纪初大名鼎鼎的俄国芭蕾舞团以极富风情的东方主义风格席卷了全世界,服装中充满了抽象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而这些在后期启蒙了不少现代的服装设计师,也为之后巴黎高级时装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毕加索就曾受当时团长谢尔盖•佳吉列夫所托,为1917年上演的剧《检阅》(Parade)设计戏服。服装采用了蚕丝等材料手工缝制而成。这件作品也恰巧见证了毕加索从“玫瑰时期”到“立体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毕加索为《检阅》(Parade)设计的戏服

研究毕加索的专家 Charlie Miller 提到:“现代装饰艺术来自毕加索几何抽象形状的立体派。”立体主义这股浪潮不仅仅洋溢在艺术领域,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甚至也影响到了当时的许多服装设计——那边遍布于裙身上密密麻麻的几何图形,正是来源于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由毕加索引领的立体主义风潮衍生到时装领域时,演变为几何图形元素在裙装上的流行。1955年,毕加索与美国纺织公司 Fuller Fabrics 联合合作推出“现代大师”风格系列——或许这也是早期的艺术家联名合作系列。前者为这一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印花图形设计,而公司则是把它们转变成裙身的印花元素。

毕加索与美国纺织公司 Fuller Fabrics 合作推出的“现代大师”风格系列

1963年,毕加索又与美国运动服装品牌 White Stag 合作,设计出一系列色彩艳丽的 PVC 涂层外套,印花的灯芯绒皮饺,衬衫以及运动外套。

毕加索与美国运动服装品牌 White Stag 合作系列

回归到时尚界,近年来以毕加索的作品为灵感的现象层出不穷,俨然呈现出一片蓬勃生机。诸多现代时装设计师们从这位划时代的艺术大家身上汲取灵感,并将它们化为手中的华衣呈现,这一方式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时任 Balenciaga 创意总监的 Nicolas Ghesquire 在2012春夏系列中的设计,无论从色彩和以几何图形为载体元素组成上,与毕加索在1934年所创造的《斗牛》有着相近之处。

Balenciaga 2012 春夏系列 VS 《斗牛》

年轻的法国设计师 Simon Porte Jacquemus 凭借着擅长的解构主义在保守又传统的巴黎时装世界打开了自己的局面。在 JACQUEMUS 2015秋冬系列中,他将毕加索立体主义画作中的女性脸部曲线通过画笔描绘在女模的脸上,从视觉上就像是为每一个人创造了新的面孔,这种错视的视觉效果,也是毕加索作品中较为鲜明的一大特征。

JACQUEMUS 2015秋冬

安特卫普的老顽童 Walter Van Beirendonck 也曾经从毕加索的画作特征中获得灵感——将人的五官放置于同一平面的视觉处理。这种前卫甚至有些疯狂的手法,却能够通过设计语言被更好地进行消化。在其同名品牌2015秋冬系列中,他借鉴了该种方式,将插画人物的五官进行拆解和重塑,以拼接的方式,集结于服装上。

荷兰设计师二人组 Viktor&Rolf 向来以打造“可穿戴的艺术”的设计风格闻名。在2016春夏高级定制系列,他们将自己的设计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画风相结合,将人物的五官进行立体化雕刻的处理,装饰在白色的时装上。

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2018春夏时装周中,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 迎来了自己的第102场秀,他信奉“时尚的力量可以给予人带来更遥远的想象力”,从毕加索名作《梳妆的女人们》得到启发——这是毕加索在拼贴艺术领域的尝试,他在当时将面料、纸片、废弃壁纸等各种材料收集拼接而成——用这些已存在的废弃物进行的“绘画”。而 Van Noten 则是沿用这种“拼贴”方式,搜罗了多个过去时代的面料,拼凑于本季的服装之上。

Dries Van Noten 2018 春夏 VS 毕加索名作《梳妆的女人们》

Alastair Sooke 说道:“只要是与毕加索有关的一切,都会因为他的品牌效应而受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说法与当下社交媒体所热衷的“蹭热点”的方式有着近似之处。确实,无论是从商业价值还是艺术的价值而言,没有谁能够像毕加索那样可以给世界带来饱含震撼和大胆的变革,他的才华照亮了整个20世纪,不仅颠覆了艺术界,也为时尚界带来革新的观察视角和艺术魅力。

(来源: iFASHION周末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