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美国海军为什么要用新型护卫舰取代濒海战斗舰?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凌霄云

据《简氏防务周刊》网站报道,近期美国海军公布了一份招标文件,要求发展一种新型多任务导弹护卫舰来代替濒海战斗舰,使之成为未来美军小型水面舰艇的主力。

濒海战斗舰号称“近海格斗之王”,是冷战后美国海军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产物,一直被美国海军寄予厚望,并确立了建造82艘的长远目标。但是,此次新型护卫舰招标文件的发布,却表明了美国海军可能将放弃这项作为未来舰艇重点发展的项目。

从2008年第一艘战斗舰“自由号”服役开始,濒海战斗舰投入使用还不到十年,就面临着可能被淘汰的命运,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海洋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海洋霸主,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国认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在广袤的大洋海域对其海上力量构成挑战,因此有必要调整冷战时期的大洋对抗战略,转而积极推动“由海到陆”战略转型,把战线推进到对手家门口的附近海域。

为了配合完成该项战略转型,美国海军需要一款吨位小、机动性强、能承担各种多样化任务的新型军舰。

这种舰艇不需要特别强的火力,也不需要特别高的航速,而重点是在靠近对手海岸的附近海域可以进行方便部署,着眼于敌国沿岸水域的各种低强度作战需求,完成包括在近距离与敌方水面船艇交战、浅水海域反潜作战、清除敌国在沿海布设水雷等在内的各项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濒海战斗舰应运而生。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海洋力量对比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俄罗斯海军力量不断复苏和中国海军力量逐渐壮大,使得美国海军已无力再像冷战结束初期那样独霸大洋,而面临着各种复杂多样的安全威胁。

濒海战斗舰作为一种取代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舰三类舰艇的“全能”舰船,从一开始就不是一款纯粹的战斗舰艇。从武器装备来看,濒海战斗舰火力很弱,仅配有射程为14千米的MK110型57毫米舰炮系统和射程为8千米的AGM-176“格里芬”近程反舰导弹,对海作战能力甚至比第三世界国家的小导弹艇还要孱弱,根本无法应对高强度海空战斗。

FF4923护卫舰,由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设计

为此,美国海军将目光投向了在反舰、反潜和防空等各个各方面都具有较好性能的护卫舰。护卫舰在吨位、尺寸和成本上都与濒海战斗舰类似,但火力却远远超过后者,完全可以作为远征打击群和两栖打击群的前驱力量,成为美国海军应对深海或“蓝水”战斗的重要利剑。

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并不成熟

在海军力量建设思路上,美国一直打算凭借雄厚的财力和无可比拟的高科技,打造一支由新概念战舰组成的“科幻舰队”,其中包括替代“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CG(X)巡洋舰、替换“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DDG-1000驱逐舰以及接替“佩里”级护卫舰的濒海战斗舰。

美国“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这些舰艇的共同特点就外形科幻,大量运用尖端技术,而且在概念设计上剑走偏锋,作战思路和主要任务也不同于常规的驱逐舰和护卫舰。

作为“科幻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濒海战斗舰采用了众多过于超前,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设计理念。例如,濒海战斗舰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其舰体结构采用可重新组合的开放式结构,能根据任务需要临时组装、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就如同电脑零部件一样可实现“即插即用”。通过这种“拔插组合”模块支持,同一艘濒海战斗舰可在改装后,成为护卫舰、扫雷舰、运输舰等,灵活机动地完成各项军事行动。

但实际上,濒海战斗舰的这种设计理念并不科学。作为一款3000吨级的舰艇,被赋予如此多的功能,既要执行多模块任务,又要实现高航速目标,还要夺取近海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很多设计理念都要进行折中,而结果则是故障频发,特别是关键任务模块经常出现问题,扫雷和反潜作战功能迟迟不能“上线”,多用途性能大打折扣,作战可靠性和生存性都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濒海战斗舰这些问题,2016年9月,美国海军对濒海战斗舰提出了一系列变革,如放弃可更换的任务模块,让每艘濒海战斗舰都只专注一种任务。但如此一来,虽然故障问题得到了控制,但其最大的亮点“多用途”则化为乌有。事实证明,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实践,濒海战斗舰项目已经沦为一项华而不实的失败项目。

整体研发成本不断飙升

从美国海军当初发展濒海战斗舰的目标来看,主要是希望能够获得一种价格适中可大批量生产的小型舰船,以取代不断老化的传统护卫舰。

按照计划,濒海战斗舰量产后的单价应控制在2亿美元,与“佩里”级护卫舰大致相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海军在批量采购该舰的同时,不影响对其它大型舰艇的经费供给。

但是,在项目实际研发过程中,由于濒海战斗舰采用了大量过于超前且不成熟的先进科技,导致整体舰船研发时间过长,造价也一路飙升,已经从最初的每艘2亿美元飚升至4亿美元,远远超出预算。而且,由于濒海战斗舰故障频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解决,未来造价还有可能继续攀升至每艘7亿美元。如此高昂的成本,不可避免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强烈不满。

FF4923护卫舰

2016年12月,美国国会在向军方质询时提出,濒海战斗舰“已经花费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成本,却带来了比预期更少的能力”,要求重新考虑该研发项目的可行性。

而迫于各方压力,美国海军也已经濒海战斗舰的建造数量进行了多次压缩,由原来计划的82艘减少至52艘,目前又提出了只造28艘的新计划,削减幅度达到三分之二。

从未来发展来看,由于濒海战斗舰问题重重,且不能发挥预期效果,美国海军已经失去耐心,转向寻求一种能够立足于现实威胁,具备优秀防空、反潜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新锐护卫舰。

此次美海军发布新型护卫舰招标文件,无疑就是这一思路转换的具体举措,对已经雪上加霜的濒海战斗舰项目构成了一次沉重打击。

虽然目前濒海战斗舰项目还未彻底下马,但其前途已经极为暗淡,未来到底能建多少艘、项目能否继续维持,都将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


作者凌霄云,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关系学博士,军事战略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与防务热点问题。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