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英應接受其在港“合法利益”不復在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英國《衛報》近日發表題為《英國必須接受香港不再是殖民地的事實》的署名文章,作者瑪麗·德耶夫斯基在文章中稱,英國人很難確定如何稱呼香港。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殖民地這個詞,然後會停頓一下,試圖改用“前殖民地,然後再用“地區取而代之。

文章說,在中英兩國就香港的未來達成協議30年後,也是英國國旗最後一次在這個輝煌的海港降下17年後,英國仍然難以接受香港在法律上屬於中國這一事實。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近幾日的新聞看起來如此不確定,在數個重點間搖擺。香港在過去這個週末的衝突是自兩個月前爆發街頭抗議活動以來最嚴重的。

文章稱,最引人注目的是對北京禁止英國議會代表團訪港的狹隘憤慨。此事令人尷尬,但只在一定程度上。

或許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打算訪港的原因。這些議員想考察“一國兩制原則運行得如何,他們想自己做出判斷並不是沒有道理。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訪問是多餘的。

有些人認為,北京拒絕英國議會代表團的做法在提醒香港是誰說了算的同時,也承認了英國的影響力和地位仍在。根據這個邏輯,一群傲慢的議員太危險了,不能讓他們在這個前殖民地隨心所欲。

但情況恐怕恰恰相反。北京覺得,消除它所認為的一個小麻煩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影響——不管是在聲望上還是經濟上。在中國人眼中,英國既非重要的貿易夥伴,也非外交上的重量級國家。英國議會可以咆哮,但正如首相、財政大臣和倫敦市長紛紛訪華所表明的那樣,我們對他們的需要超過他們對我們的需要。

文章認為,嚴酷的事實是,實際上當皇家遊艇揚帆而去後,英國在香港的影響力就不復存在了。此後,北京想讓“一國兩制是什麼意思,它就是什麼意思——看香港憑藉其商業影響力能爭取到多少。

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這點?香港再也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了。除了對人權的合理關注,英國在那裏沒有任何“合法利益。英國議員可以到世界各地宣傳“價值觀,但他們沒有通往北京的特殊熱線。這個前宗主國大談“民主和法治完全不可能有說服力。

如果想對那裏的事態施加影響,解決辦法並不是要求得到近乎主人的特權。實際上,如果辛巴威、南非和喀什米爾是先例的話,那麼試圖作為前宗主國發號施令只會引起反感。

文章說,大英帝國已經不復存在。對一個中等大小的國家來說,更為有效的途徑是尋找盟友。對英國來說,對香港提供支持的理想來源是歐盟,因為歐盟的影響力至少與北京更為相當。此外,與通常情況一樣,多點自知之明不會出岔子。覺得難以放手的不只是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