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陋巷里18年不打烊的“抗癌厨房”吗?它升级改造啦!
作者:李韵涵 刘力鑫
切菜、炒菜、煲汤……临近中午,江西省肿瘤医院旁的一条小巷内十几个炉灶一字排开,来往的病人家属在此忙碌不停,不时有饭菜香味飘出,烟火气十足。
小巷内,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为病人家属开设的“爱心厨房”。18年前,一对年轻父母来到万佐成夫妇的早点铺,想借店里的炉灶给生病的儿子做饭。渐渐地,来“借火”做饭的病人家属越来越多,万佐成夫妇便自己购置了十多台炉灶给大家免费使用。
十余年来,为了维持厨房最基本的运营,病人家属来这炒一个菜万佐成夫妇便收费0.5元,2016年由于物价上涨,才涨到1元。由此,这个厨房也被病人家属称为“1元抗癌厨房”。
“就算生病了也要好好吃饭,是不是?我自己不觉得辛苦,总想着这些病人和病人家属比我苦很多。”熊庚香一边给病人家属打饭一边表示,自己和很多来这里做饭的人都成了朋友。
正午时分,不少病人家属提着一个小桶走进厨房,桶里装着餐具、食材等,找到一个灶台撸起袖子就开始做饭。刘力鑫 摄
“有的人来这里做饭是一边炒菜一边哭,来这里看病的都是做好‘持久战’准备的。”与厨房一墙之隔的便是江西省肿瘤医院。熊庚香说,病人家属们在炒菜之时也会相互交流和慰藉。“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不大的“爱心厨房”一边是灶台,一边是水池,布局明确。刘力鑫 摄
记者在“抗癌厨房”内看到,几十平米的小巷内被划分出了洗菜区、炒菜区,还有一个小房间专门用来煲汤。正午时分,不少病人家属提着一个小桶走进厨房,桶里装着餐具、食材等,找到一个灶台撸起袖子就开始做饭。
来自广西的潘玉英正在灶台前仔细煲着花生排骨汤,她在“抗癌厨房”做饭断断续续已经3年多了。“外面的菜又贵,食材也不放心,口味也没自己家做得好。”
切菜、炒菜、煲汤……临近中午,江西省肿瘤医院旁的一条小巷内十几个炉灶一字排开,来往的病人家属在此忙碌不停,不时有饭菜香味飘出,烟火气十足。刘力鑫 摄
近日,当地政府也出资对“抗癌厨房”的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墙面上贴上了瓷砖,顶层也盖上了遮雨棚,巷内也新修了厕所,还增加了炉灶。
“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原来下雨的时候都要一边打伞一边做饭,人多的时候都挤不进来。”看见越来越好的厨房,熊庚香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熊庚香(右)一边给病人家属打饭一边表示,自己和很多来这里做饭的人都成了朋友。刘力鑫 摄
“我以后要一直开下去的,只要我还有力气做事,这个厨房我要一直做下去。”谈及未来的打算,熊庚香表示,就算有自己做不动的那天,也会找接班人来接替自己。“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一定可以找到接班人,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多收费。”
“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2021年2月,万佐成夫妇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但他们却没有去领奖。
图为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正在“爱心厨房”内忙碌。刘力鑫 摄
熊庚香表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去北京领奖需要隔离14天,算上来回的时间,去领奖需要将近20多天的时间。在两人的综合考虑下,还是不去了,自己的厨房离不开人。
最近,当地政府对“抗癌厨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尤其是加盖了遮雨棚和增加了炉灶,极大方便了患者家属做饭。(无人机拍摄)刘力鑫摄
小巷内炊烟缕缕,一份份有着“家的味道”的饭菜被将端至病人桌前,除了弥漫的烟火气,厨房内还有一张张坚韧又充满希望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