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编排暴雨预警了,要“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

新京报网

text

▲12日北京或将迎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提示:请市民注意出行安全。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说好的北京暴雨呢”,估计很多北京居民今早起床后,都摆出了“问号脸”。

根据北京气象部门昨天的预报,今天(8月12日)北京将迎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有多强?“暴雨黄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山区景区全部关闭,11家公园临时关闭”“防汛指挥部建议实行弹性工作制”……这阵仗,你感受一下。

可一大早醒来,很多市民发现,窗外晴天依旧,晴到你都可以把小学时的作文标配式开头——“晴空一片,万里无云”给安排上。

于是,许多人的朋友圈画风清奇,各种戏谑调侃的段子冒了出来:“气氛都烘托好了,暴雨却放了鸽子”“暴雨真的对不起观众”……而“气象北京”也各种被@。

但不少人怕是忘了一个词,叫“未雨绸缪”。“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本是为了有备无患。

更何况,暴雨前沿已到达保定沧州。北京气象部门12日6时的预报则显示,降雨主要时段在今天午后到夜间。

所以调侃归调侃,但不能认为北京的全方位响应是反应过度,也不能“明知将有雨,偏向险处行”。该有的防范不能少。

调侃归调侃,别用戏谑麻痹了防灾避灾意识

“暴雨欲来风满楼”,可一早起来风还没来,这确实会跟很多人想象的景象有差别。

就在昨天,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号后,“北京暴雨”就刷屏网络,霸榜热搜。可以说,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暴雨,也是一场几乎全网关注的汛情。

而网友们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这场雨到底有多大?

那些“小时雨强”之类的气象学术语太专业,但从昨天下午起,我收到了好几条来自北京市防汛办“减少外出”的提醒——提醒来得这么频,在我印象中还是首次。

连番提醒吊起了网友的“胃口”,也让许多段子手附体者脑洞大开,“这场雨比许仙遇到白娘子那天的雨还大,比杉菜和道明寺分手当天的雨还强?”之类的调侃密集出现。

而暴雨没有“如期而至”,无疑跟不少人已开启的“避雨模式”不同频。在此情形下,很多人也拿暴雨“爽约”开起了涮、做起了文章,部分段子手也借机完成双份KPI:“莫非龙王在办进京证?”“大雨在北京的上空也在犹豫,到底该下多大的量?下小了,天气预报不高兴;下大了,民众不乐意……所以在徘徊着”……

但调侃归调侃,不能疏忽,更不能不把暴雨当回事,也不必拿天气预报进行不怀好意的编排。

有两个常识需要强调:一,暴雨是自然灾害,必须保持适度紧张,不能让戏谑麻痹了应有的防范意识,也不宜用萌系话语和粉圈语言将灾害“娱乐化”。二,不能认为雨还没来就随意立标靶,拿“乱预报”“假新闻”去臧否专业的气象信息与服务性新闻内容的供给。

▲图片来自网络。

防汛就该“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

在暴雨可能要来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高级别预警,提醒人们要注意的事项、发布避险指南,绝非多余,而是灾害防范维度的“安全冗余设计”。

毕竟安全无小事,这比暴雨来了预警和防范措施没跟上要好得多,而提前预防也永远比事后修复重要。

对公众来说,面对这类预报,该有的态度不是“不以为然”,而是“该绷紧弦就绷紧弦”。眼下“风雨未来袭,乌云打前阵”,那些提醒依旧适用。

退一万步讲,就算雨真的没来,也没必要否定这类预报的必要性。

首先,正如气象学专业人士说的,现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原理都是来自数值模式的结果,这些结果并不能直接反映天气现象,而是气象工作者根据大气各种变量(气压,温度,风速,降水等)来推测可能发生的天气。注意,是“可能”发生的天气,要求100%准确,本就不符合科学规律。

就在7月15日,中央气象台台长王建捷还表示,当下我国天气预报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现在暴雨预报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对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评分标准叫做TS评分,在1998、1999年时评分为零点零几,现在已经达到0.2,指数有着成倍的增加”。88%的准确率意味着,还有12%的误差,所以就算暴雨真“爽约”了,或许也在可容许范围内。

更何况,就防汛而言,就该“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我有同事就在朋友圈写道:

去年九月去日本热海旅游,台风来了,电视台开始全方位滚动播报,部分沿海铁路停驶,自己匆忙赶到箱根。当晚大雨如注,次日放晴,天气大好,就准备去芦之湖坐坐海盗船,去雕刻之森美术馆看看,结果去了全部关门。

当时自己也不理解,这么好的天气哪用紧张兮兮,但回头想想,好的制度总能将风险降至最低。他的最后结论就是,拿极端天气来说,宁可被“鸽”(网络流行语,意指放鸽子)千次,不可大意一次。

▲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的全方位响应是对民众生命安全负责

暴雨当前,要做好“最坏打算,最好准备”,打好“提前量”,未雨先绸缪,避免事后“八百里加急”。

在这方面,北京市就有很多部署。11日下午,市委书记蔡奇在市水务防汛专项分指挥部视频检查调度全市防汛工作时就强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立即进入特别应急响应状态,按照防汛预案做好应对准备,把可能发生的险情考虑得更充分些,把各项应急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些;还要求各区党政一把手亲自坐镇,靠前指挥等。

随后很多工作也已准备就绪:排水方面启动最高级别的特级防汛响应,全部222组防汛单元、3090人在基点备勤,建立了排水管网道路塌陷事件快速处置机制,增加75名管理人员上路定点打捞;

防汛部门连发避灾提示,倡议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建议全市在建工地停止施工,两部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

还有各景区采取了关闭、暂停接待游客等措施;北京公交将视道路积水情况采取甩站、停驶等措施……全方位响应,既立足于防汛大局,也落脚于具体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市民“雨没准时来”的疑问和可能产生的麻痹,北京市气象局还搞实时科普,既明确了“局地”的内涵,也明确“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这也能让许多人科学认知气象灾害。

本质上,极端天气也是对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考验,对首都北京来说,“超大型城市”的特点决定了防汛工作点多面广。

在这场大考面前,谁都不能掉以轻心,而要切换到“防灾状态”,对各部门各单位而言,也要秉持“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防止每一处堵点,堵住每一个漏洞。只有做好准备,才是对民众生命安全的充分负责。

而民众的防灾意识也要与此“同调”,要明白防范意识到位才是对自身安全负责。灾害面前,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