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外媒稱,一艘潛艇2013年在孟買船廠沉沒,18名船員身亡。印度海軍過去幾年來因為此類事故和意外而製造的新聞遠遠超過了關於其具備作戰能力的武器系統投入使用的新聞。然而印度總的來說是繼中國之後在亞洲保有武裝最為昂貴和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6月7日報道稱,印度的很多將軍自認為印度軍隊是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級別的。但事實上印度遠遠落後。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對國防的投入在絕對數量上已經是印度的近四倍。但是印度正努力拉平與中國的距離,並躍升為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兩國都在迅速擴軍——不僅僅是在常規部隊方面。
悉尼的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說,裝備核武器的中國和印度潛艇未來十年內將可執行任務。這個澳大利亞智庫機構認為,中國的核潛艇已經具備巡航的能力。美國國防部估計,中國目前擁有四艘可執行任務的“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印度媒體2月底時報道說,印度首艘核動力潛艇“殲敵者”號已經可以執行任務——然而專家對此表示懷疑。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擁有陸基和空基核武器系統,眼下新德里計畫通過核潛艇來令核三位一體完整化。潛艇相對較難定位,因此可以從靠近沿海的地方發射裝載核彈頭的導彈。因此它們尤其適用於在襲擊發生後進行報復性打擊。
但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認為,中國和印度的潛艇儘管為核動力,但是相對噪音較大,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仍會被發現。此外不管中國還是印度在作戰學說還是作戰指揮方面都存在不足,這可能導致無心的意外事件。對對方行動的誤判隱藏著無意中令事態升級的風險。不同的安全政策與軍事文化和傳統也令相互理解更加困難。
因此澳大利亞專家判斷,使用配備核武器的潛艇可能會迅速導致該地區變得更加動盪,雖然這是中國和印度都不希望見到的。北京和新德里原則上都樂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穩定,因為這兩個亞洲大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原油進口。儘管如此,堅持不懈地維護各自的海上利益仍隱藏著被誤解的風險,並可能導致並非有意為之的對抗。
印度軍備生產總體上來說容易遭到腐敗的影響、效率低下而且幾乎永遠都不是最新技術水準。眼下莫迪在提出“印度製造”口號後不僅增加了國內武器生產也打算提升技術基礎。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願意向印度提供它想要的技術轉讓。像俄羅斯和以色列就十分慷慨,相反美國和法國這樣的西方國家則相對謹慎。
印度“光輝”戰鬥機的研發十分具有代表性,該戰鬥機的研發已經超過30年了。儘管該機的技術目前已經過時,但印度空軍仍加以採用,而且首批飛機是否能像印度空軍宣佈的那樣在未來兩年內升空還值得懷疑。
亞洲海平面以下的核擴張以及普遍擴軍將不會緩解南中國海和印度洋之間的地緣政治熱點。這兩個亞洲大國可能還沒有能力從潛艇發動核攻擊。但這可能只是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