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9月19日电题: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记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大队南北山分队
黎云、孙鲁明
南北山分队南山班班长黄智坚在网上购物从不退换货,准确地说,他很少有退换货的机会。
快递所能到达的最近地点是县城家属院的门岗处,然后由每周一趟的班车运送至营部,再跟着10天一班次运送物资上山的车爬46个弯,才能到达黄智坚手上。快的话,也要半个多月时间。
南北山位于湘西腹地,这里山连着山,没有尽头,是快递不能直达的地方。这里,坐落着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大队南北山分队,常年守护某天线场区的天线和平衡钢架。南北山上2个班、8个兵,像黄智坚一样的战士们已经接力坚守了41年。
进山的那天,南北山分队分队长杨力永远不会忘记。
盘山公路左侧是直立的山崖,右侧是碧绿的流水,河对岸还有零星的房子,或灰白,或鹅黄,或浅粉,颜色错落,景色绝佳。
可是,杨力却无心赏景。中午12点钟从县城附近的新兵连出发,盘山公路爬了快两个小时,却迟迟没有到达连队。他心里不停地打鼓,“这深山里也有海军吗?”
终于,又穿过了6个隧道,疑虑有了答案。
南北两面大山相对,海军某台的营部就坐落在山坳里。“眼睛能看到的只有山,整个人就懵了。”杨力说,“当海军就想着登军舰,驰骋大洋,谁能想到来这个山沟沟里。”
不只杨力,这几乎是南北山分队所有人的落差。
“我是湛江人,经常能见到军舰,我以为海军都是那样的。”南北山分队的战士钟华生说。
“我是奔着海军陆战队来的,结果却来守了山头。”黄智坚说。
“我守的塔架在为海上的舰艇保障通信,可我自己却连海也没见过。”分队的张俊毅说。
考验远不止如此。南北山班常年驻守山顶,生活用水要依靠蓄水池集雨水;山中多蛇虫,巡线被蛇咬并不稀奇;信号微弱,往往举着手机找半天也只有两格信号……更艰难的是,很多时候,任务总是突然而至。
去年8月,第一次上南山的钟华生就遇到了紧急任务。暴雨已经连下两天,连队通知,有紧急加电需求,要求南山班立即巡视天线情况,以保障通信任务顺利完成。
“雨太大,能见度只有两三米,草长得快,之前蹚出来的小路也都重新被覆盖住了。我们只能边砍草边前进。”钟华生说,“手腕早就被刺划伤了,也顾不上。雨衣也没有用,第一个点检查完身上就已经湿透了。”
雨水湿滑,走几步就要摔一跤,走走停停,原本3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巡线任务,那一天,用了将近5个小时。
返回后,当班长向连队报告天线无异常,可以加电时,钟华生“好像一下就释然了,我们守在这大山里,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远洋的战友当耳目喉舌。”
当耳目喉舌的任务在冬天更艰难,山上温度低、水汽大,天线极易裹冰,有时甚至可达10多厘米厚,负重下垂后容易瘫痪。
一次,南山3号点位的一根天线,冰融后迟迟未能复位。张俊毅推断,天线有跳槽可能。一旦跳槽,就会影响其他槽位天线正常工作,产生波及危害,影响信号发射。
南山班的战士们一刻不停,依次检查了塔架底端的平衡装置和主钢架天线,确认均无问题后,把目光聚集到了塔顶的平衡装置上。
冬天爬塔是个技术活,首先不能戴手套,手套掺着冰雪会和钢架摩擦打滑,只能赤手爬。其次要快,不然皮肉就要和钢架粘在一起了。
技术老练的张俊毅手脚并用爬上了20多米的平衡塔架。果然,是枯树枝堆在了卡槽里,铁丝卡住了滑轮,导致平衡装置失效,天线不能复位。张俊毅一只胳膊卡着钢架,另一只清理杂物。“手早就没知觉了,完全是靠胳膊往外搂杂物。”
2个山头,8个兵,长年累月地守在“2G时代”里,为远海大洋的“5G”信号巡线守塔。春怕雷暴,夏忧山洪,秋防山火,冬除冰冻,南北山班四季不停,平均1年里要把一条山路走1300多公里,一根杆塔爬2000多米,一个操作做8000多次,以老黄牛式的劲头守护着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外远航,你们台的信号是最清晰的。”这是舰艇部队的同志们来南北山交流时最常说的话。
“有时我们发送的信号是舰艇在海上的唯一的依靠,我们守护的是舰艇的眼睛。”北山班副班长黄启贤说,“这就是我们坚守在这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