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6月24日電(記者張文靜)“壁畫藝術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既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繪畫史,又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韓文君的每一天都是在這樣的講解中開始。
“80後”的韓文君是敦煌研究院的一名普通講解員。從事講解員工作14年來,她已為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提供過講解服務。
進入旅遊旺季,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遊人如織。隨著遊客增多,莫高窟的講解員也開啟了忙碌的工作模式,為遊客述說著洞窟裏的故事和魅力,傳遞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不遠千里萬里,懷揣著一份單純、遙遠的好奇心來到莫高窟。“講解員是傳播莫高窟藝術和敦煌文化的窗口,職責就是讓每位遊客都能直接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奇妙,不留任何遺憾,畢竟有些遊客可能就來一次。”韓文君說。
韓文君介紹,作為講解員,他們要不斷“充電”,學習宗教、藝術、考古等一切與莫高窟有關的知識。為了提升語言能力,韓文君和同事特意在辦公室裏擺放了一塊寫滿法語單詞和語句的黑板,主動創造語言環境。
“目的只有一個,通過我們的精彩講解,讓莫高窟的魅力更加大放光彩。不僅僅因為這是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與莫高窟的相處中,我們都早已愛上了它。”韓文君說。
和韓文君一樣,有著十餘年講解生涯的日語講解員杜冬梅中對莫高窟的感情也早已從最初的懵懂轉變為熱愛。“不是為工作而工作。努力提升、做好每一次講解服務,就是要讓對敦煌文化充滿好奇的遊客從講解中得到答案和滿足,讓更多人了解、走進、愛上並願意保護莫高窟。”
對韓文君和杜冬梅來說,莫高窟已然成為她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敦煌研究院也有意識地培養這支講解員隊伍,利用自身涉及各學科的研究優勢,定期邀請專家為他們授課,並選派講解員赴國內高校深造語言課程,以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專家學者只要發表或出版與莫高窟、敦煌學有關的論文著作,都很願意第一時間講給我們聽。在他們看來,講解員懂了,普通遊客也就能懂。”杜冬梅說。
敦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旭東介紹,敦煌研究院現有130多名涵蓋中、日、英、法等6種語言的講解員,整體講解水準居於國內前列。“通過專業講解,我們不僅要告訴遊客們敦煌文化是什么,還要告訴他們為什么。”
接受記者採訪的遊客表示,莫高窟的講解員就像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部“百科全書”,對宗教、歷史、音樂、壁畫臨摹和修復等領域都具備相當專業的知識。
“每個講解員的講解風格和側重點都不一樣,每次聽都有不同的收穫和發現,每次聽後都會增加對莫高窟的熱愛。”曾多次赴莫高窟參觀的一名北京遊客告訴記者。
“莫高窟就像一本永遠讀不遠的書,需要我們探究、愛護。希望我們能夠將莫高窟最美的一面、敦煌文化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每位遊客,讓他們因為愛而願意為莫高窟的保護做點事。”杜冬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