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厘島

亞太日報

text

(文/吳沁俁 北京大學) 對巴厘島確切的印象似乎是從《EAT PREY LOVE》開始,一個周遊世界、撰寫遊記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有一個外人豔羨的律師丈夫,過著自由自在、衣食無憂的生活。可突然她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於是便一路行走,去義大利品嘗紅酒美食,去印度修煉瑜伽沉澱內心,最終在巴厘島尋覓到了真愛。這是一本多麼好的書,女主擁有我最嚮往的職業,更迷人的是,這份我朝思暮想的工作並沒有滿足這個我心目中的人生贏家,於是她帶著你去旅行,最終找到了一個歸屬的小島。這感覺就像井底之蛙跟著哥倫布來到了新大陸,一切就是這麼美妙,當你還沒有觸碰到曾經仰望的天空時就發現了更加廣闊的晴空萬里。這就是巴厘島給我留下的印象,它好像是一個鑲著金邊的夢,能讓我最崇拜的人沉醉其中。這麼一比,義大利太精美,印度太超脫,唯有這個小島是那麼悠然自得,渾身散發著異域的誘惑,伸出小手拉你去一探究竟。

真正成行卻是幾年之後了,時間太久,我早已經不記得書中具體寫了什麼。景色也好,風俗也罷,我竟然一字一句也記不起來,但還是感覺那伸出的小手在緊緊地拽著我,好像這裏有無限寶藏值得我去發掘。我想對於記憶不好的人的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記憶作祟,你可以真真切切地去重新體驗一遍。

剛出機場,真空八小時後的我依舊頭昏腦脹。看著路上一水的日系汽車,突然有一種去了另外一個島國的錯亂感,但周圍嗡嗡作響的機車不容我神遊到另一個維度,將我的思緒徹徹底底鎖定在這座位於印尼小島,這個擁擠的甚至無序的小島。數量眾多的機車團體無時無刻不在和汽車搶奪車道,然而在窄小彎曲、坡起坡落的路面上很明顯它們更佔優勢,一輛輛見縫插針然後呼嘯而過。為了迎合這個龐大的群體,巴厘島的很多路邊攤都在售賣用玻璃瓶裝好的機車汽油。一個個透明的玻璃瓶,整整齊齊地擺放簡易的木頭架子上,各家店鋪的瓶子大小又幾乎一樣,就這樣在這藍天白雲之下微微泛黃的汽油瓶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得不感歎這一切看似雜亂無章的細節在這裏都是這麼合理,連一雙人字拖配一輛機車都顯得那麼地道。熱帶的空氣裏混著的那股濕潤氣息,就好像最棒的迷迭香,只要吸一口,慵懶也好,淩亂也罷,所有零零碎碎的元素都在雲裏霧里間拼接到了一起,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最恰如人意的安排。

最讓我動心的,絕不是溫暖的海風或是細白的沙灘,巴厘島的迷人在於它擁有超出你想像的風情。對於度假來說,選擇海島無非是為了陽光、沙灘和大海,但當你踏上這座小島時卻發現在這三要素之外竟然還有額外驚喜,對於我來說這就好像買到一瓶寫著“再來一瓶”的可樂,兌獎拿回來的那一瓶擰開竟是終極大獎,獎你一輩子的可樂。巴厘島給我的終極驚喜則是屬於它的獨特風景,不同於大多數僅僅鼓吹自然風光的海島,這裏有真真實實的風情,一種融入在大街小巷的風情。作為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印尼島嶼,一路上讓我著迷的是它獨具特色的建築,無論是寺廟,還是住宅,都因為獨特的宗教信仰塑造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幾何形狀的硬朗和拱形曲線的柔和完美地融合, 用色上沒有那麼濃烈,無論是褐色、朱紅,還是黑色、淡黃,質樸的顏色是巴厘島建築的主調。但看似沉悶的色彩,在熱帶金黃色陽光的照耀下,卻恰恰最能鑲嵌進高飽和度的背景之中。正是因為日耀眼的陽光,讓樸素也不顯單調,反而成為天與地之間最好的點綴。建築中最常用的石材,一方面能抵擋雨季的潮濕和沖刷,另一方面也讓整個小島顯得沉穩滄桑。在陽光灑下跳躍的色彩時,在海風吹過溫熱躁動的氣息裏,沒有什麼比石料更讓人覺得安心,就那麼靜靜地用厚實的線條勾畫著島上的一幢幢、一棟棟屋企,又細緻地勾勒出屋簷窗幾的精緻條紋。這座小島的確讓人沉靜。

抬頭看看湛藍的天空,雪白的雲朵,一團團、一片片,松鬆軟軟地點綴著。天空下是耕種整齊的梯田,一望無際的綠色中佇立著幾個形態各異的木頭人。農戶們用大小不一的木條木塊做成木人的軀幹四肢,還用心地給他們畫上了抽象的五官,穿上了顏色鮮豔的短袖。孩子們就在田野裏奔跑著,手裏拽著高高的風箏,喊著笑著。

車開了一路,我也看了一路。最後走到海邊想看看日落,沙灘上是一群年輕人頂著落日的餘暉在踢足球,一邊以海水為界,一邊以觀景臺高高的石階為界,四個礦泉水瓶子規定出兩邊的球門,雖然簡陋,但絲毫不影響比賽的熱情。

一切都是那麼隨意,又隨意得那麼各得其所。還是想不起來《EAT PRAY LOVE》裏面女作家寫了什麼,但我想那份悠然自得的感覺我已經找到了。哦,值得一提的是,機場門口那個大大的利群看板,還是原來的字體,傳統的排版。雖然不知道配方口味一不一樣,但這紅色醒目的廣告,在度假這幾天中無數次提醒著我的身份,畢竟我不是只上半天學的悠閒印尼人。

(作者為北京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