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觀察】P2P網貸走向哪里?行業猛增長背后的群體焦慮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PMI為49.6%,環比10月下降0.2%,制造業低迷依舊;盈燦咨詢數據顯示,11月中國網貸行業交易量1331.24億元,環比10月上升11.26%,雙十一單日成交量達102.63億元,網貸業火爆更甚。制造業與金融服務業發展狀態,可謂冰火兩重天。

網貸行業火爆大勢下,同質化競爭、創新乏力、平臺微利或不盈利、風控能力不足、成本飆升、壞賬高企、第三方服務機構搶吃利潤、大平臺形成壟斷等問題也逐漸出現,且短時間內難以根治或變化。

行業火爆背后掩藏著網貸人的群體焦慮:未來P2P會走向哪里,怎么在農村藍海中突圍,如何在燒錢戰中實現盈利并平穩邁過年底提現大考,考驗着網貸人的群體智慧。

寡頭壟斷格局難打破

2015年初曾有媒體預測P2P網貸很難出現壟斷,原因包括P2P有很強的地域性局限、投資者風險偏好差異大、平臺目標定位差異化和多元化,以及金融行業不具備壟斷性。

但是,經過近一年的發展,這些理由已被打破。

首先,大的P2P平臺已經突破地域局限,借助互聯網將業務延伸至全國,例如起家深圳的紅嶺創投已開設了60家省級分公司,交易額突破1000億,為投資者賺取23億收益;

第二,投資者經過平臺倒閉和跑路的風險教育,更信任存活時間久、資金流動性強、信息更透明、風控更優的大平臺,這些平臺綜合收益率低且獲得投資多,一些初創的小型的平臺綜合收益高但獲得投資少,兩極分化加劇;

第三,平臺定位差異和多元也基本固化為兩條路徑,一是綜合型金融服務“大而強”平臺,二是垂直細分型專業服務的“小而美”平臺,中間定位不明的平臺就會在洗牌中被擠壓和淘汰;

最后,金融行業很難獨家壟斷,但寡頭格局很普遍,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以美國Intuit個人財務公司的發展為例,Intuit旗下的產品Quicken(理財產品)推出以后迅速成為全美最受歡迎同類產品,占據個人財務市場70%的份額。

2612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綜合排名前20位的平臺在創新發展中基本固定,寡頭格局已經形成并很難打破。

移動理財APP市場,也呈現寡頭格局。

iResearch11月27日發布報告顯示,生活理財移動APP月均覆盖人數2036.7萬人,近五成用戶購買過理財產品,移動互聯網成為重要的理財渠道。而隨手記、挖財、卡牛信用卡管家、51信用卡管家四款核心APP月度覆盖人數占生活理財移動APP行業整體的94.8%。記賬理財APP市場已趨向高度集中,格局穩固。不僅新進品牌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所突破,各P2P公司的垂直理財APP也很難分到蛋糕。

面對寡頭壟斷格局,中間地帶的P2P平臺要么快速轉型,要么尋找靠山求并購,否則,風控口碑壁壘,獲客成本飆高,資產發掘能力限制,業務創新艱難、托管擔保問題等都會將平臺送上末路。

拼搶三農新市場不容易

2015被稱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元年,P2P紛紛走向農村,希望在農村金融藍海中搶一塊蛋糕。

互聯網金融走進三農市場天時地利:三農站在政策風口,中國有9億多農民,用戶基數龐大(農村網民占中國網民的三分之一,農村移動互聯網用戶有1.5億),2014年底全國涉農貸款余額23.6萬億,農村金融機構農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天時地利,但“人不和”,除了P2P,電商、PPP項目都在跑馬圈地。

第一,電商消費+互聯網金融服務打造閉環,它們的滲透力和執行力很強。

以阿里、京東為例,依托電商(物流、集散)在農村的下沉網絡延伸金融服務。其中,2014年阿里啟動千縣萬村計劃,預計3到5年內投資100億,建設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滲透到村,2015年11月19日,阿里網商銀行上線“旺農貸”為農村里的種養殖者、小微經營者提供無抵押、純信用的小額貸款服務;

2014年12月,京東與松潘格萊珉小額貸款公司合作農村農村小額貸款業務,2015年8月,京東農村信貸“京農貸”上線,11月30日,京東金融宣布正式進入農村理財市場,依托13萬推廣員體系和涉農領域的合作伙伴,構建全產品鏈農村金融。

第二,政府主導+民營參與的PPP農村金融項目,探索出P2G模式。

2015年8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策劃和推動下,PPmoney、廣州e貸、點籌金融、正勤金融等四家互聯網金融企業以眾籌方式解決農村農戶貸款難,打通支農資金“最后一公里”的項目試點工作。數據顯示,簽約項目數僅占政府推出PPP項目數的1/6,PPP對民營資本的吸引力不夠,上述PPP試點項目能否成功尚是個問題。

而成都金融街核心區的投促金融平穩運營1年,實現融資1億多元,探索出一條P2G(P2G即private-to-government,嫁接民間資本與政信類項目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的發展模式,個人投資者參與政府項目合作模式未來或成主流。但能否通過P2G模式引入巨額資金到PPP項目仍待檢驗。

第三,走向農村的P2P。宜信的宜農貸、農商貸、農機融資租賃等農村金融項目要在五年內自建1000個基層金融服務網點,其中宜農貸2009年至今積累了15萬投資人,累計的愛心出借達1.5億元,幫助的農戶10000多戶;翼龍貸開創同城O2O加盟商模式覆蓋了1000個區縣,工作人員同城做貸前、貸中、貸后服務;開鑫貸的蘇鑫貸、惠農貸,采用與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合作方式拓展農村市場,三農貸款比例占總貸款比例一半以上。除了以上規模最大的三家,越來越多的P2P將業務延伸到三農領域。

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告訴記者,農村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瓶頸就在于風控難度較高,農村的問題要徹底解決的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P2P搶占三農金融不容易,除了競爭對手爭食,農民理財知識缺乏,金融教育代價高,農民征信建設比較難,三農借貸風控難度高,偏遠地區人力成本高等問題也在制約P2P在農村的發展。

年關大考如履薄冰

網貸之家、盈燦咨詢近期發布報告中提到,臨近年底,自融、拆標、資金池的平臺由于資金面有所緊張,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平臺出現問題。

報告顯示,11月網貸行業問題平臺數量為79家,相比10月增加了32家,出現明顯抬頭的情況,問題平臺發生率上升為2.94%。截至11月底,2015年問題平臺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5.7萬人,涉及貸款余額為82.7億元。11月跑路類型平臺的數量占比環比10月出現了大幅度的上升,占比達到77.22%,數據表明平臺在年底這個關口或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而選擇跑路。

從2014年1月-2015年9月每月的問題平臺占當月總平臺數的比例變化中,可以看出每年年中、年底是平臺問題集中爆發的時段。

資金端,投資人年底支出增加,理財金大額提現的可能性比較高,春節前或出現批量提現潮,考驗P2P平臺現金流和風險儲備金存量;資產端,借款企業面臨發放年終獎,銀行、合作商、供應商等各項應付款項結算問題,導致平臺催收出借款難度升高,回款壓力大。兩端的不平衡容易導致提現困難問題。

一些平臺為了吸引新進投資維持資金鏈,會發布短期項目標的,緩解兌付壓力,平臺期限錯配、資金錯配、自融等違規動作出現的可能性極高,投資人須謹慎選擇“高息短期“投資標的。

風險多大?評判指標之一是平臺貸款余額(平臺待收還款總額),網貸之家數據顯示11月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已增至4005.43億元,環比10月增加13.94%,是去年同期的4.47倍,表示11月網貸發展快規模大,也意味著P2P網貸面臨著4000億的兌付壓力。

更可怕的是投資者理性待估,個人投資者容易被年底出現的跑路、提現困難新聞影響而跟風提現,加速兌付危機爆發。曾有P2P從業者對媒體說,年底對P2P是一個坎。對網貸人來說,技術性應對流動性壓力的同時,秉持如履薄冰的態度或是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