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粪口传播”,该怎么办?

新京报网

text

据新京报报道,2020年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患者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虽然并不意味着粪便中真的有存活的病毒,但也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而且,即便粪便中没有活病毒,但存在2019-nCoV核酸,其也具有一定传染性。当然,这是从最坏和最严谨的角度做出的推论。

综合判断粪便检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的危害性,需要通过流行病学、病毒学、病理学和临床诊断方面的观察和调查才能确认。不过,这至少提醒,新型冠状病毒不只是通过呼吸道的唾液和鼻涕分泌、打喷嚏形成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而且还可能通过粪口传播。

一、粪口传播可能危及朝夕相处的家人

粪口传播也称消化道传播,指的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含在大便并存活,其可以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就会从粪到口传染给其他人。

而且,其他一些病毒的传播方式也证明,除了呼吸道传播,粪口传播也是病毒传播的一个通常途径。比如呼吸道腺病毒。

该病毒除了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气管炎、肺炎外,还可以侵犯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疾病,导致肠胃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同时腺病毒还会随粪便排出,并通过粪口进行传播。

粪口传播有多种形式,如患者在便后擦拭时手上沾有粪便,以及不小心裤子和衣物沾了粪便,又比如不洗手和没有清洗衣物,都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朝夕相处、密切接触的家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通过共用马桶传播。尤其是患者大便后冲洗马桶时,马桶盖没盖或盖得不严实,冲洗时的较大喷力让水与粪便混合形成气溶胶升腾到空中,传播给他人。此外,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还有甲肝、戊肝、伤寒、痢疾、霍乱、手足口病,以及一些寄生虫疾病等,这些主要都是消化道疾病。

二、宜对厕所、马桶等进行日常消毒

现在,患者粪便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说明这种病毒也可能存在于已感染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潜伏期(1-14天)人群中,如果不加注意的话,其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传播。除了公共卫生间,餐饮部门的共享餐具也增加了粪口传播的可能和危险性。

这提醒,我们除了要针对呼吸道和接触传播进行阻断外,如戴口罩、勤洗手,对餐具、家具和工作场所的办公用具进行消毒,还应当对厕所、卫生间、马桶等进行日常消毒。

在此方面,一般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来苏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都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公众不妨拿来将其用以消毒。

最值得注意的是,对那些从新型肺炎严重区回家的人,在其“居家隔离”过程中,家人除了防止呼吸道传染和手部、物体接触传染外,为防止病毒粪口传播,尤其要注意将食物洗净煮熟,对餐具消毒,最好让隔离者单独使用固定的餐具,而且也宜对卫生间每天消毒两次以上——非常时期,需以极高的风险意识阻断病毒传播。

另外就是“抗疫”一线的医院,也要对此保持极高警惕。医院对于患者接触过的物体和排泄物,除了要按传染病防治的规定专门消毒处理外,也需对室外环境进行消杀,而且要防止在处理人的排泄物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

眼下,随着疫情防治的深入与相关研究的进展,我们可能还会继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现象、新症状,因此,不论是医院还是普通民众,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都要格外注意卫生,避免不必要的人际接触。而现在研究已发现人的粪便中也可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相关防疫部门也需根据粪便与尿液的传染性,进行专门的处理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