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觀察|經濟不景氣,俄羅斯人為何還力挺普京?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趙嫣

目前,俄羅斯正處於經濟危機,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然而,俄總統普京的支持率不降反升,人氣依然很旺。

俄羅斯民調機構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本月公佈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4%的受訪者表示將在2018年總統選舉中支持普京連任。

俄羅斯人在街頭支持普京。圖片來源:新華國際

與普京支持率持續保持高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經濟數據越走越低。俄國家統計局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俄GDP同比下降3.7%,居民實際收入下降4%,大約兩千多萬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6年俄經濟將下降1%。

俄羅斯遭遇的這一輪經濟衰退,直接原因有二,一是俄羅斯收回克裏米亞後,遭遇美歐對其的制裁;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但從根本上講,這是俄羅斯仍在品嘗自蘇聯解體後過度倚重能源經濟所導致的惡果。

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初,面對普京收回克裏米亞這一行動所帶來的超高支持率,曾有西方媒體揣測,這將是曇花一現,經濟制裁措施發揮作用後普京的支持率將大幅下滑。

然而兩年過去了,盧布對美元比價大幅下跌,經濟危機持續加重,而普京的支持率一直維持高位。

盧布大幅貶值,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圖片來源:中新網

顯然,普通民眾並未將經濟困境歸咎於普京。俄社會輿論對政府、央行的應對措施時常有批評之聲,其中不乏尖銳之語,但普遍認為普京的政策是好的,問題在於執行者辦事不力。

自2000年進入俄羅斯領導層以來,普京一直牢牢把握着最高權力。在前兩個總統任期內,借助順風順水的國際經濟形勢和油價行情,他成功地把俄羅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泥潭中拉出來,國家經濟保持持續增長。他收拾了金融寡頭、還清了養老金欠賬、清償了巨額外債、打贏了車臣戰爭、穩定了西南邊陲,將一個支離破碎的國家帶上了迅速發展的道路。

俄羅斯媒體認為,普京不害怕任何挑戰,從不屈服於壓力,能夠在任何情況下保持理性,保持超脫。《華盛頓郵報》曾評價,是普京“使俄羅斯人看到了未來”。

在莫斯科街頭支持普京的俄羅斯民眾。資料圖片

與其說,普京是俄羅斯人的“救世主”,不如說,他是一個“鬥士”。當俄羅斯處於風口浪尖,他就是那個靠得住的領袖。也可以說,普通俄羅斯人對普京的信任感就是對俄羅斯的信任感。他們堅信,對於這個擁有輝煌歷史的強國來說,困難只是暫時的。俄羅斯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從蘇聯解體到現在,只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時間,她還有時間犯錯、改錯,畢竟,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普京高支持率背後,還有一個事實不可忽視,那就是在現今俄羅斯政壇,還沒有一個人能與普京一爭高下。

俄羅斯總統普京。資料圖片

俄羅斯反對派大體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兩類。體制內反對派主要是指合法註冊並在議會佔有席位的幾個主要政黨,即俄共、自由民主黨、公正俄羅斯黨等,雖然他們以反對黨身份出現,但實際上與克里姆林宮的合作遠遠大於對抗。而體制外反對派,即自由派反對派,通常會指責現政權腐敗,反對普京在烏克蘭、敘利亞等問題上的立場。

1月2日,位於立陶宛的俄反對派領袖、前棋王加裏·卡斯帕羅夫在“臉譜”上發文,描述了自己對於“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的看法。他對於普京政權以及“支持普京的民眾”進行羞辱,認為“事實上他們支持了體制性的犯罪活動”。

2011年12月俄議會選舉後,莫斯科進行抗議集會,反對派明確提出建立“沒有普京的俄羅斯”。資料圖片

“後普京時代”這一話題迅速在社交媒體升溫,很多俄境外的自由派記者、政論人士參與其中,尤科斯前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也說,應當完成不流血的政變,同時俄羅斯應當成為一個議會制共和國。

事實上,這不是俄反對派第一次提出“後普京時代”。2011年12月俄議會選舉後,出現“國家杜馬選舉舞弊”傳言,反對派利用社交網路大肆渲染。此後,在莫斯科進行的一場抗議集會上,反對派明確提出建立“沒有普京的俄羅斯”。

然而,普京2012年重回克里姆林宮後,俄反對派活動逐漸式微。2014年起,俄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使政府的支持率大增,反對派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卻不受待見。

俄反對派著名領袖涅姆佐夫生前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俄反對派陷入了“絕對的低潮期”,自2012年的抗議活動以來,已成一盤散沙。2015年2月,涅姆佐夫在紅場附近遭暗殺身亡,曾有媒體認為俄自由派反對派可能借此機會重新團結,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但事實並非如此。

俄羅斯列瓦達民調中心負責人沃爾科夫認為,雖然有像納瓦利內這樣的頭號反對派人物,但他們在政治舞臺上並沒有太大影響力。而大多數俄羅斯民眾認為,沒有一個反對派領導人能夠保護他們的利益,更無力領導國家,因此可以說普京目前並無任何對手。(完)

作者簡介:

作者趙嫣,新華社國際部記者,2013年至2015年常駐莫斯科。

APD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