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為遏制上市公司過度再融資,中國証監會周五收緊相關規則,包括限制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進一步突出市場化定價機制的約束作用等。
証監會發言人周五在例行發布會上稱,目前資本市場上再融資行為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過度融資傾向,非公開發行定價機制選擇存在較大套利空間,且再融資品種失衡,可轉債、優先股等股債結合產品和公發品種發展緩慢等。
証監會稱,再融資規則修改將堵套利漏洞,採取新老劃斷。
具體看,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
此外,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
同時,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除金融類企業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的情形。
中國証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首次公開募股(IPO)和再融資合計人民幣1.33萬億元,同比大增59%,IPO家數和融資額創近五年來新高,再融資規模更創歷史新高。
新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証監會加快新股發行的同時,正試圖遏制再融資規模。
分析認為,限制再融資規模旨在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允許更多需要資金的企業通過股市籌資,而限制那些並不缺錢的上市公司隨意圈錢。(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