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梁淋淋、左為)一家被美國“反傾銷”調查和徵稅達四年的中國企業10日“坐”上了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的“早餐桌”,相信賓主們會激烈討論中美之間持續、棘手而重要的議題--如何減少齟齬,促進投資?
在中美元首4位特別代表都出席的早餐會上,這出“悲喜劇”的主角--金龍集團成為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辛酸縮影。與美方“握手言歡”前,一度被徵高達11.25%的反傾銷稅,直到去年6月美國商務部裁定“傾銷幅度0.00%”。
當美國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中方企業時,事實證明這將呈現出雙贏的局面:這家世界規模最大的空調與製冷銅管生產企業,在美國經濟中比較落後的亞拉巴馬州斥資近億美元建廠,不僅打造了中國銅管加工企業在美首個投資項目,也改寫了當地47年來沒有新建工廠的歷史,還創造500個就業崗位,造福於民眾。
和金龍集團相似,中國公司成功“搶灘”美國市場的還有雙匯國際,其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使去年中國在美投資額幾乎翻倍。
然而,大多數中國公司並不如金龍或雙匯那樣幸運,挫折與失落往往相行相伴,也使中國資本對美國市場“愛恨交織”。此前,美國叫停了華為收購美國信息技術企業3Com,而後又阻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在美收購風電場。
當中國企業向世界表現出愈來愈熱烈的投資熱情時,中美投資“成績單”卻並不好看: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只有3%來自美國,流入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只有不到1%來自中國。
這個數據大致反映了中美投資的現實:美國對華投資大,中國對美投資小。觀察人士指出,對意欲進軍美國市場的中國資本來說,高科技技術轉讓、資源型行業投資、國家安全審查等問題製造的障礙非常明顯。美方應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迎接中國資本,才能更好創造“雙贏”的局面。
在本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備受中美企業家關注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是重要議題。據中國官方消息,目前取得的重要進展是,中美同意在2014年基本完成BIT重要條款內容的磋商。從明年年初起,雙方開始對負面清單的討論。
中美企業家們對此充滿期待。金龍集團董事長李長傑說:“希望中美早日就影響雙方關係和發展的事情形成共識,不要讓我們這些異地投資者有後顧之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