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獲諾獎后莫言在故鄉山東高密接受採訪時說,當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更感覺到故鄉跟自己是血脈相連的。新華社記者朱崢攝
1955年,莫言生於山東高密,原名管謨業。童年在家鄉小學讀書,1976年入伍,因創作受到著名作家賞識,得以成為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第一屆學生,從此踏入職業作家的道路。
下面,讓我們跟隨APD,通過莫言的作品年表,一起歷數他的創作路程。
1981年:莫言在軍中開始創作生涯,發表《枯河》、《秋水》、《民間音樂》等中短篇作品。
1985年:結合了莫言自身童年經歷的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引起巨大反響。莫言曾於12歲時偷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下生產大隊的一根紅蘿蔔,因此遭受批鬥,在他心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1986年:春,小說集《透明的紅蘿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中篇小說《紅高粱》在《人民文學》發表,引起轟動。夏,莫言遇到了同道中人,當時還是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張藝謀。《紅高粱》成為了莫言首次“觸電的作品,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開闢了中國導演與中國小說家合作創作的先河。當時,張藝謀將拍攝地設在莫言的老家:山東高密東北鄉。兩名當時三十出頭的壯年,一起彎腰下地,為拍攝場景耕種需要的紅高粱。
左起為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攝於電影《紅高粱》拍攝期間。資料圖片。
1988年:春,《紅高粱》電影一舉拿下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大獎,這是莫言作品以影視劇的形式第一次受到國際認可。秋,長篇小說《十三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89年: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獲臺灣聯合報小說獎。
1993年:二月,歷時四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酒國》出版。三月,中篇小說集《懷抱鮮花的女人》出版。十二月出版長篇小說《食草家族》和短篇小說集《神聊》。
1995年:冬,長篇小說《豐乳肥臀》於《大家》連載,並獲首屆“大家文學奬,由作家出版社發行單行本。同年,參與編劇的電影《太陽有耳》獲柏林電影節銀熊奬。
1997年:與人合作創作話劇《霸王別姬》。脫離軍界,轉制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
1998年:十二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會唱歌的牆》。
1999年:在《收穫》發表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作品講述一個下崗老工人在湖邊僻靜處開了個“黃色小屋,提供給情侶親熱。張藝謀根據這一作品改編成了趙本山和董潔主演的電影《幸福時光》。
2001年:莫言潛心五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檀香刑》出版,故事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為歷史背景,借刑場上劊子手的故事,展現出一百年前動盪時局的人間百態。
2003年:中國導演霍建起根據莫言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電影《暖》,在金雞百花電影節、華表奬、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重量級大獎。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說《生死疲勞》,獲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第二屆紅樓夢首獎。莫言這樣描述,“這本書比較全面的代表了我的寫作風格,以及我在小說藝術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2007年:三卷共100萬字的《說吧,莫言》出版,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歷程。
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蛙》,小說講述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創作手法別具一格,整部小說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蛙》
2011年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奬。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現代融為一體的文學風格,而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奬。莫言是在高行健之後,第二位華人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也是繼劉曉波之後,第二位諾貝爾獎中國籍得主。
2012年10月11日,象徵著世界文學界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奬今年花落小說家莫言,一位生於山東高密的中國作家。這也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消息一出,國內外燃起一片“莫言熱。人們紛紛去書店和網路商店搶購莫言的著作,藉此窗口瞭解這位諾奬得主的文學世界。
莫言以“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著稱,創作三十一年來,發表了八十多篇短篇小說、三十部中篇小說、十一部長篇小說,另外還出版過散文集和影視文學作品,是中國當代最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中國“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
莫言本人認為,用“魔幻現實主義概括他的作品,不太準確,而比較準確的描述是“用虛幻將民間故事、社會問題和歷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