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王笛
李志暉
郭雅茹)由939萬中國考生參加的2014年高考正處於緊張的招生階段,不久將有700萬人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錄取比例達到75%,然而,農村貧困地區考生中能進入重點高校的依舊是少數。
“鯉魚躍龍門”常被用來形容農村學生考上大學後的命運轉折,足以看出農村地區考生金榜題名的不易。
尹昆露是幸運的一位,生長在雲南曲靖的她三年前考入中國人民大學。“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要是沒有高考,我現在就在家務農了。”這個大三學生在感激高考給自己帶來改變的同時,也意識到這條重要的上升通道似乎變窄了,“以前我們鎮上會偶爾有考上好大學的,現在幾乎沒有了。”
來自高校的招生數據印證了尹昆露的感覺。近年重點院校對農村學生的招收率明顯低於城市學生。2013年,全國985工程高校農村考生比例為20.8%,其中北京大學錄取農村學生佔14.2%,而清華大學農村生源也不超過20%。
專家指出,雖然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整體數量在增加,但升入重點大學的比例在下降,更多考生進入二本、三本院校或者高等專科學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基礎教育的城鄉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向城市集中,使農村學生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愈趨劣勢。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文東茅分析2010年北京高校招生數據時發現,在北京,父親來自農村的文科考生平均成績為433.8分,而父親在城市的考生文科平均成績為471.4分,相差37分。
多年來,針對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批評聲音從未中斷且愈演愈烈,但在中國社會它仍是大多數年輕人,尤其是農村學生改變現狀的重要途徑。
為了讓農村學生得到更多上大學的機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的目標。
中國教育部繼2012年出臺“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之後,在2014年3月下旬再次發佈貧困地區農村戶籍學生自主招生的通知,以拓寬農村學生就讀重點高校的升學渠道。
教育部2014年專項計劃招生規模比去年增加2萬名,達到5萬名,由本科一批中的中央部門高校和地方“211工程”學校承擔,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增至832個貧困縣。
為提高農村生源比例,高考大省河南今年還首次實行地方農村專項計劃,由省屬地方重點高校擬招350名農村學生。此外,還有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本科招生名額3396人,這樣,2014年河南省面向農村學生的定向招生總名額增至3746個。
各大重點高校也紛紛響應,出臺向農村考生傾斜的政策。正緊鑼密鼓進行的高校錄取工作中,四川大學啟動“勵志計劃”,預計招收180名農村戶籍學生;中國人民大學也將今年的校長直通車計劃合併至“圓夢計劃”,計劃招收以農村戶籍學生為主的90名學習成績優秀或具有某方面培養潛能的高中畢業生,比去年增加了40名。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說:“這一系列舉措是有意義的,但至於有多大作用還很難講。總體來看,能提高農村戶籍學生這一群體上大學的比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