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巨头:支持特朗普贸易战

APD NEWS

text

亚太日报 彭子佳

美国食品巨头 JM Smucker 近期向白宫提交的关税诉求揭示了美欧贸易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这家年销售额超 80 亿美元的企业指出,欧盟对美国果酱征收的 24% 进口税导致美国对欧出口额仅为欧盟对美出口的 1/670,这种贸易失衡正在成为特朗普政府 “互惠关税” 政策的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欧盟进口果酱价值 2.04 亿美元,而出口额仅为 28.7 万美元。这种悬殊差距直接源于关税差异:欧盟对美国果酱征收 24% 的 “保护性关税”,而美国对欧盟同类产品仅征收 4.5% 的关税。

JM Smucker 在致信中强调:“如果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将立即改变竞争格局。”这种政策不对称在多个行业普遍存在:苹果出口商面临印度 50%、泰国 40% 的进口税;流媒体企业遭遇加拿大和土耳其的数字税歧视;石油公司则受制于墨西哥的国有化政策。白宫贸易顾问委员会的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因海外关税每年损失约 320 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将 4 月 2 日定为 “关税改革日”,计划对欧盟汽车征收 25% 关税,对巴西乙醇加征 18% 关税。这种 “以牙还牙” 策略被其团队包装为 “公平贸易革命”,但实际效果存在多重解读。

部分国家已开始让步,印度宣布降低摩托车关税,而钢铁业要求将关税扩大至零部件领域。预计新关税每年可增加 230 亿美元收入,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显示,全面实施互惠关税将导致美国 GDP 下降 0.6%,汽车价格上涨 12%。

企业界对特朗普的 “先征税后谈判” 策略普遍持矛盾态度。钢铁企业 NorthStar 支持关税但要求原材料豁免,消费者品牌协会担忧可可等原料成本上升,波音公司则警告可能引发欧洲飞机采购转向空客。

这种矛盾在食品行业尤为突出:美国烘焙协会的数据显示,若对欧盟果酱征收 24% 关税,国内烘焙企业每年将多支付 1.2 亿美元,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场关税战折射出全球贸易体系的深层变革:美国试图打破 WTO 框架下的 “特殊与差别待遇”,跨国公司被迫调整全球布局,欧盟正加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自贸谈判。前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承认:“总统的关税策略具有实验性,但必须打破现有的不公平秩序。”

在果酱罐的碰撞声中,一个新时代的贸易秩序正在阵痛中诞生。未来政策走向将取决于企业游说效果、国际社会反应及经济数据表现等多重变量,而美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