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上,外卖小哥雷海为“爆冷”击败北大才子彭敏夺冠。无论身在何方、做何工作,雷海为的衣服口袋里总揣着一本口袋本的《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他一直随身携带,念念不忘——回响就在不远处。
雷海为与诗词结缘,还得追溯到2003年他看的一部电视剧——改编自金庸小说的《侠客行》,“剧里有李白的《侠客行》,我一直有一个武侠梦,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但是电视剧里的诗不完整,我就去新华书店找、去图书馆找,阴差阳错一直没找到。”
次年,雷海为在上海一家书店偶尔翻一本讲诗词格律的书,居然找到了《侠客行》全诗,高兴极了,当场就背了下来。这以后,他就经常去书店看书,看完回去默写,忘了再回去翻。
古人以诗言情,“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喜出望外,“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怨慕泣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黍离之悲,这些都是一个个在外征战的士兵、田间劳作的农夫、盼夫归来的妻子胸中澎湃涌出的真性情。“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的忧愤不平,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平淡冲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胞物与,治世乱世,兴观群怨,古往今来人们所经历的情景,都可以用诗词来抒写。
自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潮退去以后,在市场大潮冲击下,读诗写诗成了少数文学青年和专业诗人的专利。中小学教学大纲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更是被一些家长和孩子视为苦药。人们不禁追问:读古诗有什么用?
来参加诗词大会,会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他最喜欢“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情满怀,充满自信和乐观。遭遇顺境,可以用来自我肯定;遭遇逆境,又可以用来自勉。所以,当诗人的创作深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当下的你“虽隔千秋,欣如晤面。”
值得欣喜的是,人们对古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亲近。在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当下,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纽带并没有断裂。媒介技术发展,更是为诗词传统的发扬带来契机。雷海为对诗词的热爱之所以感动我们,并不简单地因为快递哥在逆境中坚持读诗背诗,更在于他通过古诗词为生活赋予了多一层意义。诗意的生活不只是闲情逸致,更是破解困局、砥砺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丰沛源泉。
史家钱穆曾说,我们学做文章,读一家作品,也该从他笔墨去了解他的胸襟。我们不必成为专业文学家,但需要在文学里接触更丰富更多样的世界;读古诗不一定要会写诗,而是要找到一个心灵的出口,向外探索一个更广阔的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