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林宏宇
6月29日中美两国元首如期实现会晤,并达成若干重要共识。因之前中美贸易摩擦突然加剧,这次会晤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美“贸易战”还会继续打下去了吗?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我想谈3点看法:
一、中美双方都亟需这个会晤
不管外界如何猜测和评论,这是一场中美双方都很需要的重要会晤。从美方来看,特朗普需要它来提升其国内选情。从1952年以来的现代美国总统选举来看,为了增加党内出线的概率,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往往会提前宣布竞选(多在大选年前一年6月30日以前)。一般来说,在政党轮替的年份,在野党候选人提前竞选的比例要高于一党连任的年份。比如,在政党轮替的2008年与2016年,在野党提前竞选率高达83%和81%;但在一党连任的2004年与2012年,其比例就相对低一些(分别为55%和58%)。
今年本属于一党连任的年份,但目前至少已有12个民主党候选人宣布参加竞选,这无形中给特朗普以巨大的压力。在民主党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特朗普也不得不提前宣布开始连任竞选。而美国经济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特朗普的胜选概率。然而,特朗普贸然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已然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复苏,所以当特朗普主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确认中美会晤时,美国国内股市就应声大涨。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同时,从中国来看,中国也需要这次会晤来稳定波动中的中美关系。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并不能改变中美关系的大局,但它却可能恶化中美关系的氛围,加剧中美之间的对抗,激化中美关系之间其他敏感的核心问题。所以,中国也希望借助这次会晤来增信释疑,寻求摩擦解决机制。
二、 对会晤成果不宜过分乐观
尽管这次会晤达成了不少积极的具体成果,但从特朗普的个性特征来看,国际社会不宜对会晤成果抱有过高的期待。特朗普的政治性格实用且多变,此次会晤只能是软化了双方僵硬的立场,为下次达成更深的共识奠定基础。因为毕竟此次首脑会晤的“发酵酝酿期”还不够长,不如2018年阿根廷G20峰会那么充分。去年底到今年初,中美双方贸易谈判之所以取得较大进展,是因为有2个多月(2018年9月18日-12月1日)的沟通与消化,而这次只有1个多月(2019年5月7日-6月29日)。显然这次双方的沟通火候还不够,这意味着中美双方未来还可能出现新的摩擦与变数。
三、 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与自身的战略节奏
尽管特朗普是一个“不可预期性”很强的“商人总统”,其对华政策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可塑性。但正日益走向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中国,应充分相信自身的客观实力,以静制动,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不要被特朗普的“不以规矩出牌”而打乱了自己的战略节奏。这样,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次特朗普主动给习近平主席来电话寻求G20会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中国不能有狭隘的民粹主义或民族主义情绪,要清醒地看到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及其复杂性与长期性。尽管特朗普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非常高调、严厉、苛刻、多变,但要看到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交易”总基调并没有大改变,其依然追求“美国优先”与美国利益最大化。而且,目前美国国内还没有形成对华政策的明确共识。目前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有2股力量,除了“务实”的特朗普之外,还有就是以副总统彭斯为首美国反华建制派,以及美国国会,他们是传统的精英政治,追求对华战略遏制与意识形态对抗,他们才是爱好和平的人们应该要真正担忧和防范的。
作者简介:林宏宇,亚太日报评论员,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