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基輔6月6日電通訊:安全無憂
生意難做——動蕩時局中的烏克蘭華僑華人
新華社記者張志強
讀者、觀眾和聽眾近來了解到,烏克蘭除政局動蕩之外,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還在激烈交火,烏軍方甚至動用飛機、坦克、火炮等重武器。有不少人以為,烏克蘭當地華僑華人、中資機構員工和留學生一定生活在炮火硝煙中,人身及財產安全可能會面臨嚴重危險。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據記者了解,目前還沒有任何華僑華人因戰亂受傷。
(小標題)安全暫無憂
克裏米亞地區併入俄羅斯後,烏克蘭還有25個行政區劃——24個州和基輔一個直轄市。目前戰事僅發生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部分地區,烏克蘭全國大多數地區一切如常,人們幾乎感覺不到安全方面的威脅和影響。
今年前兩月,烏克蘭首都基輔曾兩次發生大規模騷亂,造成百餘人死亡的慘劇。三個多月過去了,除市中心獨立廣場上的街壘和帳篷仍未拆除、還在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發生過的事外,全市早已恢復往日的平靜。基輔是華僑華人、中資機構或企業員工以及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地方。記者接觸到的各界華僑華人均表示,現在不會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跟過去沒什么區別。
儘管如此,烏克蘭當局還是比較謹慎。烏教育部在4月底曾召開各國駐烏大使館教育處負責人開會,要求外國留學生在本學期考試結束後於5月20日前離境,9月1日開學前再回來。目前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已按要求回國。
(小標題)生意受影響
總體而言,烏克蘭局勢雖然對華僑華人的安全影響不大,但對在這裡經商的華人和開展業務的中資企業的影響還是不小。烏克蘭動蕩的局勢已持續半年,嚴重影響了該國經濟,烏克蘭貨幣格裏夫納在短短幾個月裏貶值了三分之一。
由於政局動蕩、經濟形勢不好,中資企業正常經營和拓展業務遇到很大困難,有些合作項目受時局影響無法敲定。不過,處境更艱難的是在這裡打拼的個體經營者。烏克蘭貨幣大幅貶值令華人個體商戶叫苦不迭。他們的主顧是社會底層人群,購買力不強。有商戶向記者反映,如果因貨幣貶值漲價,他們手裏的貨物就很難賣出去,但如果不漲價,那麼賣多少賠多少。為支付國內供貨商的貨款,即便賠錢也得賣。
嚴峻的經濟形勢逼迫一些華商不得不回國。在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著名的七公里市場,華商最多時曾超過3000人,而現在已不足千人。在基輔“歐洲市場”經營副食和調味品生意的王老闆也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下一步該怎麼走還不知道,再觀望一段時間吧。”
在記者與王老闆閒聊的兩個多小時裏,這個約80平方米的店舖只來過兩名顧客,其中一人還只是看了看,沒買任何東西,其經營慘澹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