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张煜欢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31日电(记者 张煜欢 实习生 黄龄亿)“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与短板,我们需要持续完善加强疫情发生后‘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10月3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0浙江国际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数字健康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说。
“我们国家在短时间内取得抗疫的胜利,科技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然在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短板。”武桂珍表示,目前国家公共卫生资源统筹、体系建设、条件保障方面较弱;存在“防控—治疗”分离问题;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疾控队伍不稳定,应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我们要完善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加速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布局和建设。”武桂珍指出,为避免疫情“次生灾害”的影响,提前研判未来疫情走势和进一步加强应对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均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是预防“次生灾害”的重要举措。
她表示,疫情带来的另一点启示是,生物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部分,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至关重要。发现传染病或者列入监测范围的不明原因疾病时,应当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漏报。
武桂珍提到,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仍需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强化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同时需持续提升民众的公民素养和科学素养,“每一个公民不仅是防范链上的受保护者,也是主动积极的行动者,不能恶意造谣或者发布误导信息。”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疫苗问题,武桂珍透露,截至2020年10月19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至少有16种,涵盖5条技术线路,其中2条技术线路共4种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