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哥本哈根7月16日電通訊:中國版歌劇《遊吟詩人》將在丹麥上演
新華社記者石壽河
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誕生的中國版威爾第歌劇《遊吟詩人》將於8月1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西35公里的赫德蘭露天圓形劇場首演。
《遊吟詩人》是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代表作之一,講述15世紀西班牙一個吉卜賽女人為死去的母親向封建領主復仇的故事。
該劇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16日在媒體見面會上介紹說,他在創作該劇時,把故事背景改為中國的唐朝和北方的少數民族,但故事、音樂、唱詞都未做改動,“本身還是威爾第的歌劇。”
“我們想通過西方的藝術和東方的舞臺表現形式,來表達這樣一種概念:劇中的兩位主人公,既是仇敵,又是兄弟。這雖然是個愛情故事,卻有著更寬泛的內涵,因為‘仇敵亦兄弟’這樣的事情,在當今世界很多地方都在發生。”
赫德蘭劇場自2002年投入使用以來,每年都舉辦一場大型戲劇演出,但由中國導演來執導還是首次。對於以話劇見長的王曉鷹來說,儘管不是第一次執導歌劇,但到國外給外國演員導演歌劇卻是第一次。
他說,旋轉型舞臺將分成黑白兩色,體現中國太極文化中的“陰陽”概念,用這種方式去演繹兄弟之間的仇恨、人與人之間的誤解。“雖黑白分明,但實為一體。”
在劇中飾演魯納伯爵、來自挪威的歌劇演員艾於敦·伊韋爾森說,他對身穿中國戲服、手執中國古代兵器感到很新鮮,“這是一種全新的演出體驗。”
發佈會結束後,王曉鷹帶領演員到舞臺進行了短暫的排練,並親自為演員示範動作,修正一些細節。
飾演魯納伯爵的兄弟、遊吟詩人曼裏科的墨西哥演員埃克托爾·桑多瓦爾對自己手持的刀沒有穗不理解。王曉鷹對他解釋說,在中國兵器裏,刀是不帶穗的。
赫德蘭劇場總經理克勞斯·林告訴記者,近年來,丹麥和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在戲劇演出方面也有很多接觸和合作。“希望這一融合了東西方元素的新嘗試為丹麥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他還表示,希望將來能把這出新版歌劇帶到中國去。
王曉鷹來過丹麥4次,在前不久結束的哥本哈根國際戲劇節上,他編排的莎士比亞劇作《理查三世》備受當地觀眾好評。
對於丹麥的戲劇環境,王曉鷹說,這裡觀眾總量雖然不多,但演出很多,不論是在皇家劇院還是露天表演,都廣受歡迎,“戲劇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消費,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他補充說,在丹麥和其他北歐國家,國家對戲劇的投入和資助比較大,很多演出並不太在意票房收入,劇團也不是依靠票房來養活自己。
王曉鷹說,中國對戲劇的投入也很大,戲劇“前所未有地繁榮,劇目前所未有地多,”並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但繁榮並不意味著全部都是高品質的演出,”王曉鷹說。他指出,目前國內大量的戲劇演出,無論是小劇場的實驗話劇還是大劇場的大製作,比較吸引眼球的,大部分都是娛樂性的作品。“娛樂有餘,嚴肅不足。”
他說,當今在歐美戲劇舞臺上,很多演出對於生活、對於人性,有著更深刻的觀察和探求,這是中國的戲劇應該努力追求的方向。
“除了用市場的方式、娛樂化的手段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外,還應該讓更多的演出有更深層次的表達,在娛樂之餘,讓觀眾能夠感受一種更深刻的情感,”王曉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