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多種方式塑造本國文化形象

text

新華社西安6月13日電

題:中國以多種方式塑造本國文化形象

新華社記者楊一苗

陳寂

孫麗萍

前不久,中國首部3D戲曲電影《霸王別姬》在美國奧斯卡獎頒獎地——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辦了海外首映式。在電影中擔當主演的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尚長榮說:“這是中國京劇史上的首例,我在表演中力求不留遺憾。”

京劇《霸王別姬》在中國家喻戶曉,堪稱中國戲曲藝術“經典中的經典”。在上海市郊松江區車墩鎮影視基地裏,尚長榮在四台攝影機聚焦下,表演完《霸王別姬》全本9場最後一個鏡頭。四台攝影機中兩台拍攝高清電影,另外兩台套拍3D版本。導演滕俊傑說,電影裏項羽自刎烏江的背景不再是傳統戲曲的繪製景片,而是多媒體數字影像合成。

“雖然觀眾反響很難估計,但是我還是比較自信,一個在文學性、舞臺結構和表演上都有昇華的老戲,再通過高科技的手段,就會一拍即合。”尚長榮說。

今年已經75歲的尚長榮,現在1/3時間在做普及和講座,講得最多的題目即“激活傳統,融入時代”。

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興趣從政治與經濟領域開始轉向文化領域。中國通過各種方式在世界上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中外文學與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不僅中國學者,一些海外漢學家也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圈的獨特魅力。

俄羅斯漢學家尤裏·塔夫羅夫斯基說:“越來越多的學生和成年人都在學漢語;數十萬的讀者在購買中國古代名著和現代作家作品;商界人士在研究中國經濟成功的經驗;多國領導人都在看中國問題報告。”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說,多年來國家採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將中國的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書籍譯成外文。我們需要讓更多的優秀中國文化作品出現在世界各地、各種語言的讀者面前。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認為,文化復興的艱巨性超過經濟發展,實行復興中華文明的國家戰略正當其時。

今年2月在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開幕式上,主辦國逐一展示了托爾斯泰、契訶夫等本國33位影響世界的文化、科技偉人。這讓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印象深刻。馮驥才說:“中俄兩國都具有深厚的文學歷史,都處於復興文化和重新崛起的關鍵階段,但俄羅斯的文化戰略和俄羅斯人的文化自信比我們明確和強大得多。”

一些學者認為,在對外傳播時需認真嚴謹地梳理髮掘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有現代性的因素,繼續吸收和引進西方文明中先進的、有競爭力的因素,使中華文化成為一種與西方視野交融的開放式文明,增強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首屆“中華藝文獎”獲得者陳彥說:“我國在傳承創新傳統文化、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方面,還存在很多自縛手腳、僵化封閉的觀念誤區。如認為向外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要是古人的形象,大多反映中國封建時代落後的、貧窮的東西,如宮廷爭鬥、亂倫等糟粕才能吸引國外觀眾等,而不善於像好萊塢、迪斯尼那樣用“靈動”的方法把西方價值觀化於無形、傳播得淋漓盡致。”

馮驥才認為,對外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發展、取得的新成就,需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號的研究和現實闡發,借助現代傳播路徑讓中國的新文化得以精細傳播、明晰的展示。

讓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不僅是中國功夫、中國菜和戲劇……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思考如何讓世界更多接納中國。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沈壯海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中國應該對在全世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應對不同文化間交流交融交鋒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