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回忆录《海伦的苍鹰》中,海伦·麦克唐纳讲述了自己在失去了挚爱的父亲后,为克服深切的悲痛而用一年时间去驯服一只猛禽的故事,她找到了一种与这一主题同样无畏、同样精确的表达方式。她极度想要跳出自己及自己的悲伤,她想要找到一种独特的语言来表现这只红牙红爪的苍鹰的与众不同之处,尽管她与苍鹰之间存在着某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因此,这本书有时会让你想起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 译注:英国诗人,以善用韵律著称,《茶隼》一诗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 )的得意之作,麦克唐纳观察事物的目光就像她笔下的苍鹰一样锐利,而在这部十年磨一剑的随笔集《飞莺晚歌》( Vesper Flights )中,她的视野则更为广阔。
如她所言,这些文章相互关联,就像18世纪博古柜中的各种物品一样,既出于偶然,也出于旁观者眼中的陌生感和惊奇感。对“死亡、性与蘑菇”的沉思,旁边记述的是春日里的雄兔打架;遇见野猪的段落旁边是帝国大厦上空百万候鸟大迁徙的壮观景象,或者是一位英国间谍头子试图驯服布谷鸟的奇妙故事,又或者是鸟类学家聚在一起时的古怪行为。麦克唐纳描写了一个超出她感官的世界,同时提出了三点宣言:“第一,要明白,看待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你的目光不是唯一一种;第二,仔细想想,去爱那些与自己并不相似的事物可能意味着什么;第三,享受事物的复杂性。”不过,每一篇文章都是由某一种清晰的情绪主导的:或耐心,或警觉,或博学,或兴奋。
《飞莺晚歌》
麦克唐纳现年50岁,在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名科学历史学家,在那之前,她还是个小女孩,住在南唐斯城郊一座围墙庄园中的小村舍里,每到夏天和冬天,她就会消失在森林里。生活在坎伯利附近泰克斯庄园周边的每个人都认识她和她的家人,“如果他们又发现我趟进了没膝深的池塘里寻找蝾螈,或者看到我抱着一条大草蛇和两尺柔软的卡其布,胳膊上还缠着金饰从宾馆门前走过,他们就会悄悄告诉我父母。”
所有这些童年的极乐都预示着堕落,而麦克唐纳的生活也印证了她所称的“第六次物种灭绝”,即毁灭性的人为捕杀,特别是对昆虫物种的捕杀。麦克唐纳认为,想要扭转这种破坏,人们首先要对正在消逝的事物留存一份敬畏。“我想到了林柳莺,”她在书中举了这个例子,“这种橘色的小鸟正在英国的森林中迅速消失,印证了该物种减少的数据事实。如果林柳莺彻底消失了,人们走进树林感受光、树叶和歌声的体验就变得没那么丰富,也没那么神奇了,总之不如从前。等到那时再去告诉他们林柳莺是什么、灭绝又意味着什么,就是另一回事了。
麦克唐纳将尽可能准确地说明林柳莺还有许多其他物种是什么作为自己的使命,她也希望这些文字不会是讣告。英国的某个夏日午后,露台变成了昆虫的机场——她对那个“飞蚁日”的描述十分令人难忘,这说明她不仅有能力详细描绘她周围的世界,而且能够发现其中本质而深刻的联系。她既关注蚁后非凡的戏剧一生——飞行,追踪信息素,引诱工蜂追着她来到空中,而后在致命的最后一击时与之交配,也关注海鸥、雨燕,还有隐藏在它们队列之中的红色风筝。乡村教堂尖顶上的热闹天空既涌动着“捕食者的虎视眈眈”,也潜藏着“每只向上爬行的蚂蚁的小小希望”。
读者会激动地发现,本书中处处存在着这样的瞬间,同时,它也有力而有趣地纠正了这一观点——地球上唯一重要的希望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希望。
《海伦的苍鹰》
[英]海伦·麦克唐纳(Helen Macdonald ) 著 刘健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
(翻译:都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