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岗位的“钉子交警”
□ 本报记者 邓新建 邓君
7月24日早高峰时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路人流车流如织。南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九江中队民警陈茂池站在车流中,用标准的手势,耐心疏导来往车辆和行人。由于天气炎热,不一会儿,他的警服后背就被汗水打湿,显现出深蓝色和浅蓝色的分界线。
“即使有信号灯,也别忘了打手势,能多走一两辆车,车流就会推进得更快一点,堵车的时间就能少一点……”趁着车少的间隙,陈茂池不忘给身边的徒弟叮嘱各项工作细节。顿一顿,他说,“你不要觉得我啰嗦……”
再过3个月,60岁的陈茂池将从警队光荣退休。从警31年,陈茂池没有离开过交警岗位,为此,他常自嘲自己是名“钉子交警”。
1989年春,跟随家人从普宁老家来到佛山打工的陈茂池,无意间看到西樵镇政府橱窗里张贴的招警公告。“以前警察待遇低,又辛苦,很少人想当警察。”然而,怀揣警察梦的陈茂池却一下子兴奋起来,当下毅然决定要加入公安队伍。
同年4月,陈茂池考入南海警队,成为西樵交警中队的一名交警。“当时一穿上警服,一股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回忆起从警第一天的景象,陈茂池仍历历在目。这一年,他29岁。
步入新的工作岗位,陈茂池深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干好工作,他学习积累了好一段时间。
“以前工作条件艰苦,全凭着民警用眼看、用脑记、用腿跑。”陈茂池还记得,当时自己需要记住辖区各条道路的基本情况,因为不像现在有各种软件工具作为辅助,一辆警用摩托车陪着他“走南闯北”,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转的时间长了,道路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印象。”
很快,陈茂池成了单位同事口中的“活地图”,不管哪个村居、哪条小马路发生交通事故,他都能快速、准确赶到事发地处置,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励。
“以前每天事故最多的时候就是上下班高峰以及午夜前后,很多时候我们连吃饭都顾不上,晚上值夜班更是几乎没得休息,顶多在凌晨三四点之后,与其他值班同事轮流眯上一小会儿。”尽管工作繁忙、压力大,但陈茂池身上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他眼中,“只要被需要,就不觉得辛苦”。
从最初的西樵大桥、江浦东路,到后来的九江路、儒林路,31年间,陈茂池见证了从人工指挥到智能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守护的街坊也看着交警陈茂池由青丝变成了白头,然而工作对于他来说,却一如往常。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茂池主动请战,每天和年轻民警们一起指挥车辆、检查人员身份和测量体温、耐心解释说明、录入信息资料,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一次纰漏。
“早上6点多出门,值夜班的时候还要熬到凌晨三四点,看他的样子比以前憔悴了很多,脸都浮肿了,当时我很怕他身体吃不消。”疫情期间,每天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让陈茂池的妻子陈其芳有些担心。
但对于陈茂池的坚守,陈其芳并不感到意外。3年前,陈茂池在一次设卡查车中,面对直面冲过来的无牌摩托车,为保护现场人员和过往车辆,他毫不犹豫站出来拦截。然而,摩托车司机不但没有减速,还正面撞向陈茂池。受到撞击的陈茂池跌倒在地,与地面剧烈的摩擦使他的手臂严重擦伤。这一年,他已经57岁。
眼看着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陈茂池却觉得心里不太踏实。每天,他比以往更早来到单位,把必备的执勤装备全都收拾利索,随时准备出警巡逻,同事都明白他是舍不得。
“虽然茂叔只有高中学历,但是作为一名交警该尽的责任,他一点不会落下,该学的东西,就算稍慢一些,他也会尽自己的全力。”九江中队内勤李炳龙与陈茂池共事15年,在他看来,陈茂池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水平可以不高,但一定要尽全力”。
起初,李炳龙曾担心过陈茂池的能力,但一次不经意间他看到陈茂池从衣服兜里掏出的纸片,才明白陈茂池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收获同事和市民认可的原因,“那些纸片全写满了交通法律文书的代码,以及处理交通事故时该注意的要点,密密麻麻的。”
“我这‘钉子户’也该挪位了,但还是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让我再多干一点。”陈茂池说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但遗憾的是没早点当上警察,因为“警服还没穿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