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習近平拉美行推動中拉關系進入新時期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日本外交學者26日發表題爲《習近平的中國拉美關系“新時期”有什麽是新的?》的署名文章,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馬特·費爾肯在文章中稱,今年,中國媒體不斷強調,習近平主席最近對智利、厄瓜多爾和秘魯的訪問將開啓中國與拉美關系的新時期。

中國重新談到中拉關系的新時期,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尤其是這對中國與資源豐富的拉丁美洲國家在資源開采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關系可能意味著什麽?

文章稱,我們首先應該在大宗商品繁榮時期結束的背景下來理解中國官員強調的中拉關系新時期這一概念。

中國官員強調,中拉商貿關系應該日益擴大原材料以外的貿易聯系,中國領導人在以前的訪問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訪問期間舉行的會談往往聚焦中國增加對拉美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投融資。在習近平這次訪問期間,類似的主題同樣是重點。鑒于他出席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並在美國看來將放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之時在該協定的兩個簽署國(智利和秘魯)停留,習近平這次不可避免地要尋求促進中國的替代性貿易計劃。

所以,任何關于中國與拉美(這一次是南美洲)關系“新時期”的討論都必須考慮這個新背景。

中國提出了推動經濟關系的其他計劃,包括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投融資以及中國向拉美輸出工業産能,這些都屬于中國促進自身利益的計劃的一部分。對于拉美國家來說,在習近平訪問期間和未來幾年,真正的問題是在大宗商品繁榮時期結束後的環境下,如何在對華關系中更加有效地促進自己的發展原則和利益。

文章稱,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基礎設施和資源開采行業仍將是中拉關系的核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拉美國家可以在此基礎上與中國重新討論如何建立在經濟和環境方面更加可持續的關系——一種最符合拉美國家及其民衆自身發展願景的關系。

尤其是在與中方的礦業、能源、水電等項目投資有關的涉及環境和社會規程的問題上,拉丁美洲國家與東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有很多共同點。緬甸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水電站、油氣管道和銅礦項目都引起了爭議,但也促進了中國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與緬甸社會和政府之間的對話和接觸。

反過來,東南亞與非洲國家的政府和民衆也可以從拉丁美洲國家吸取經驗教訓,包括國家之間以資源爲基礎的貸款行爲的利弊。此外,如果中國真的希望不僅與拉丁美洲,而且與非洲、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打造相互關系的新時期,那麽將每個地區的經驗教訓進行推廣也是有益的。

文章稱,對于習近平這次出訪的國家來說,尤其是中國在礦業、石油和水電方面有重大投資的秘魯和厄瓜多爾,它們不僅應該就中國與其他地區的關系中出現的問題和標准與中方接觸,還應該就中國在其周邊國家倡導的發展計劃與中國接觸。在柬埔寨和緬甸等地,中國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不僅在試驗公司社會責任、環境影響評估和政治風險分析等方面的新做法和新標准,有些官員還在尋求將上述實踐應用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機構。

對拉美國家政府、學者和公民來說,更多地了解這些方法、試驗和標准,並努力確保這些最佳實踐被應用到投融資以及新機構中,將標志著拉美確立了對華關系新時期的地區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