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們帶著全副潛水裝備,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 圖/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描述韓國濟州島“海女文化的歷史、現狀及逐漸消失的未來。
文章描寫韓國下道里80歲的“海女金恩悉,像過去60年來一樣,把自己的潛水裝備帶到這座島東側的一片石灘上,準備一整天都在超過20英尺(約6米)深的水域裡潛水捕捉海產品。
她在一個火堆旁邊說,“我還能下海幹活。她患有關節炎,在等待其他婦女到來的時候,用水果箱在碼頭生起了火堆取暖。“我丈夫過得很輕鬆,幾乎從來不幫忙。他四年前去世了,一輩子對我從無抱怨。
文章描寫道:“在韓國南部海岸附近的小島濟州島,很早以前,海女們就開始勇敢面對朝鮮海峽詭譎的水域,即使是在寒冬臘月。只靠著腳蹼和護目鏡——沒有呼吸設備——她們潛到海底,捕捉鮑魚、海螺和章魚。
文章說,傳統上,這些潛水者都是女性,她們所遵循的風俗跟這座島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跟“它的悲傷歷史有同樣多的關係。
與傳統的性別角色完全相反,婦女成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座海島也因此成為了韓國父權社會中的一個異類。然而這項工作辛苦而危險。自2009年以來,已經有40名海女死亡,其中包括今年的3名。濟州現在是韓國最大的旅遊目的地,這裡的年輕女性更願意在度假酒店和汽車租賃處工作,而不是潛入冰冷的海水裡,雖然她們的母親和祖母中仍然有部分人在做這項工作。
文章說,海女的人數已經從20世紀60年代的2.6萬人減少到了目前的約4500人,其中60歲以上的海女約占84%。
在韓國人久遠的記憶中,海女一直都是濟州島的象徵,如同韓國中部積雪覆蓋的漢拿山一樣。她們每天潛入水中100多次,空手捕捉海洋生物,有時也會用矛。一分鐘後,她們浮上水面,呼出體內氣體時會吹出淒婉的哨聲,然後她們會把捕獲到的獵物裝進一個綁在浮標上的袋子裡。
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濟州島已經從“海女孤島變成了蜜月之島。面對著這樣的轉變,許多人對於如何保護海女文化,感到憂心忡忡。
本月,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把海女添加到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濟州島的居民相信,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會給海女傳統注入自豪感,也能鼓舞民眾保護傳統的熱情。
旅遊業的發展也給濟州島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那之前,濟州一直是韓國最貧苦的地方之一,海風讓這裡的樹木難以正常生長,古時國王會把敵人流放到這個偏遠島嶼。17世紀,由於男人們出海捕魚或劃著戰船出征再也沒有回來,潛水就成為了完全由女性承擔的工作,康權庸說,他是政府開辦的海女博物館的館長。一份18世紀的文獻記載:如果海女無法用幹鮑魚支付苛捐雜稅,官員就會鞭打她們,甚至還會鞭打她們的父母或丈夫,迫使她們潛入冷水,即便她們懷有身孕。鮑魚是韓國達官貴人喜愛的珍饈佳餚。
這項工作歷來都很危險。女性長時間在深達40英尺的冰冷海水中工作,流傳已久的海女民謠唱到,“頭頂棺材潛入水,“在冥府中辛苦勞作,只為讓家人在苦難的人間生活。海女們祈求海神的庇護,定期向海神供奉大米、水果和紙錢。
遲至上世紀60年代初,島上的女性還有21%是職業海女,她們貢獻了濟州漁業收入的60%。在韓國其他地區,新娘嫁人要準備嫁妝,而在濟州,男人娶妻要支付彩禮。
文章說,這些海女嚴守層級,年輕的海女會避開年長和較虛弱的海女潛水的淺海。當村裡的學校需要修繕時,她們會捐出打撈所得的部分收入。
濟州島的離婚率是韓國最高的,海女在經濟上的獨立是誘因之一。儘管她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個不滿女性外出、暴露體膚的社會裡,這些潛水者並不太受人尊重。直到上世紀70年代,她們才能買到全身式潛水衣,在那之前,她們穿的都是自製的棉質衣物,這種衣服會露出大腿,也會時常露出雙肩。
“濟州島的小孩不願承認自己的母親是海女,母親和祖母都是海女的濟州道議會女議員李宣和說,“女人總是會選她們的丈夫擔任村裡的村長。
在一定程度上,海女努力工作也會傷害到她們自己。潛水服的問世促使她們潛得更深,潛水時間更長,結果導致過度打撈,收入和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在下水前,她們會聚集在海邊的簡易房屋裡,那些屋子裡扔滿了止痛藥和防暈船藥的空瓶子。
為了幫助保留這一傳統,濟州島政府給她們購買了潛水服,還資助她們購買醫療和意外保險。現在,由政府資助的簡易房屋裡均配有地熱地板和熱水淋浴。
這些海女為了維繫這一職業也進行了自我管理,規定了自願休漁季節、非潛水區和每月潛水天數的限制。
文章最後引述通過潛水撈海產撫養了五個孩子,並且供丈夫上了大學的金恩悉說,她將是家裡的最後一個海女。
“我的獨生女連游泳都不會,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