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与不丹通过视频会议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中不双方政府代表均表示,《备忘录》有助于加快两国划界谈判、推动中不建交进程。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北界西藏,南邻印度,西接锡金,领土面积仅有3.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万,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小国。对于中国来说,不丹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是唯一未与中国建交的周边国家。中不两国虽然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却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中不人民的传统友谊也源远流长。早在公元7世纪时,不丹就曾经是中国吐蕃王朝的一部分,在18世纪又成为清王朝的藩属国。此外,不丹与西藏还有很深的宗教渊源。自公元8世纪莲华生将藏传佛教传入不丹之后,佛教就被立为不丹国教以至今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不两国在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仍然长期保持着友好的政治互动。不丹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都积极支持中国的主张。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上,刚刚加入联合国的不丹就投票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2002年不丹还反对台湾申办亚运会,并且在2006年支持中国成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
随着中不之间互动的不断升温,两国的边界问题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1984年,中不开启边界问题谈判,每年举行一次。截至2016年,两国已经举行了24轮边界会谈。1998年,中不还签订了两国的第一份政府间协议《在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议》,共同承诺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但是,中国与不丹关于边界问题的和谐谈判氛围却因为印度的干扰受到严重影响。2017年印度边防部队以“保护不丹”为名,悍然越过了中印边界,进入毫无争议的中国洞朗地区。印方“越俎代庖”,强行介入中不边界问题,是企图通过制造洞朗地区争议,阻止并牵制中不两个主权国家的边界谈判进程。
不可否认,不丹由于领土狭小、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在经济上不得不长期依赖于近邻大国印度的援助。而印度也因此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对不丹形成巨大渗透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不丹视为其“保护国”。1949年,不丹和印度签署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其中规定,“不丹政府在外交事务上接受印度政府的指导”。这奠定了印度与不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平等关系的基础。直到2007年,《印不友好条约》终于得以修改,提出了“尊重彼此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旧条约中没有的。
修订版《印不友好条约》,是不丹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却被印方视为“外交失败”。但印度并未因此而停止对不丹的干预。2013年,印度因不满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莱所奉行的“亲中”政策,在不丹大选前夕突然宣布停止对不丹的家用煤气和柴油补贴。这直接导致了吉格梅·廷莱所领导的和平繁荣党的下台。而此次《备忘录》签署的消息一经公布,印度的政客和媒体立刻又“不淡定”了。印度国大党前主席胡尔·甘地在推特上发文称,印度正在“失去朋友和影响力”。印度媒体作家查图尔维迪更是耸人听闻地宣称,中国“正在接管印度与不丹的特殊关系”“正在积极包围印度”。
然而印度似乎“忘记”了,中国和不丹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不丹有权自主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独立外交政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不丹首相就公开宣布,“不丹不是印度的一部分,不丹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外交关系”。近十几年来不丹也一直在努力调整以印度为中心的传统外交路线。但是不丹的努力却常常由于印度的影响而难以取得积极进展。长期研究中印关系的英裔澳大利亚学者内维尔·麦克斯维尔曾在一次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指出,不丹至今未被允许同中国正式建交,同中国的边界谈判这么多年未能突破僵局,“只能反映印度的禁忌,以及它对不丹不公开的支配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备忘录》的签署正值中印边境谈判陷入僵局之时。近年的中印边界对峙局面触发于2017年的“洞朗事件”,而中不边界问题的悬而未决无疑是其潜在导火索。《备忘录》预示着这一困扰中不两国半个多世纪之久的边界问题或将得到圆满解决,而中印边境谈判也有望因此迎来突破的契机。因此,印度应当期待中不边界谈判早日取得积极进展,而非对此心存疑虑。
中国一向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不《备忘录》的签署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希望中不关系的积极进展能够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让喜马拉雅山两侧的30亿人民共享和平、友谊、繁荣、稳定。
(来源:中国网)